时值春耕,广西合浦部分农民竟在家门口的国道上插秧(见图),原因是不满泥路影响生产生活,而造成烂泥路的原因是工程转包后工头失踪,国道变成“断头路”,此事近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当地政府正积极回应村民诉求,并已采取部分措施对路面进行修整。(4月28日《北京晨报》)
一提到“国道”,联想到的必是宽敞大路上车水马龙之繁华景象,倘若再加上“史上最牛”的前缀的话,更是不同凡响了,可实际上的“史上最牛国道”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该道路位于合浦县山口镇辖区内,并非如人们预想般的大气繁华,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秧苗,且“现场足有约两分地的秧苗已开始生长”,如此吊诡,匪夷所思。
此外,村民们打出的“为了不浪费土地,公路变农田”的标语也格外引人注目,难道当地土地资源已经匮乏到如斯田地?村民们当真这般惜土如命?报道称,这段路从2012年平8月就被施工方用机械打烂,2013年初全线停工后就再也没有复工,被打烂的路面由于大雨浸泡、重型车辆碾轧变得坑洼不平,让百姓的生产、生活变得极不便利,老百姓便通过国道“插秧”的方式来表达抗议和无奈,如此,标语背后的调侃和讽刺便不难窥见了。
照理说,在如今一个机械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修缮一条道路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可为何会出现国道“插秧”的荒唐闹剧呢?很快,合浦县人民政府一工作人员一针见血给公众释了疑,虽然道路在合浦,但业主为玉林市交通局,工程资金、实施以及线路征地拆迁工作都由玉林市方面负责。事情到这里,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了,原来又是老生常谈的“推诿”“打太极”的顽疾在作祟。
众所周知,政府代表的是权威、是公信力,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当起“甩手掌柜”,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往何处搁?其实,不管责任在哪一方,作为属地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群众的诉求,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才是王道,倘若抱着“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心态对待群众合理诉求,是不是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又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意?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办事推诿、相互扯皮实则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表现,需要及时刹住,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按照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总体要求,建章立制,狠抓整改,须知,唯有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实实在在的效果才能塑造出为民、务实、清廉的光辉干部队伍形象。
稿源:荆楚网
作者:晟达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