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怡:监督落实胜于一纸拒红包协议
发布时间:
2014-05-09 11:11:48 来源:
荆楚网 作者:
戴晓怡 进入电子报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5月1日起,医患双方必须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目前,武汉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无一家开始签此协议。对于这一在本地尚未普遍落地的新规定,医生反对声音众多,而患者在欢迎之余对其效果表示怀疑。(5月9日中国新闻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5月1日起,二级以上医院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经治医师向患者或患方代表提供《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然而,一纸写满明令禁止的协议书,能否真如各方所愿,达到杜绝医疗红包现象的政策初衷,仍须划上一个问号。
笔者认为,让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对于遏制送红包现象还是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毕竟签不签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医患双方主观上均不愿放弃红包背后承载的“好处”,即便是签署协议,同样也可私下交易,暗渡陈仓。没有一套严密有效的监管、惩戒机制,签协议也会成为走过场。
造成医疗红包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社会乃至全体国人公认的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的原因,正是植根于国人传统观念里的“人情”社会思维。基于此,才衍生出医疗红包、学校红包、政府红包等“不送人情事难办”现象的司空见惯。
其次,对于医疗人员而言,接受病患所赠红包的深层次原因,也许并非所谓医德沦丧之类,其背后也许仅仅是收入有限,觊觎金钱诱惑而已。因此,对于这类人而言,寄望于一纸协议勒紧赠送红包的口子,恐将难如人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签协议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医生的侮辱。医生入职第一天就宣誓过不收红包,再签协议无疑是将广大医生无条件判有罪,全部绑上了道德刑场。医德不是一纸协议签出来的,是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背负道德压力的医生还如何追求医疗进步?
笔者认为,要想彻底遏制医生收红包的现象不能只靠“一纸协议”,签协议这种做法只是隔靴搔痒、缘木求鱼,于事无补,关键还是要靠监督落实。建立干净的就医环境,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建设,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营造廉洁行医的执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才是治本之策。
稿源:荆楚网
作者:戴晓怡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沈素芬)
关键词:红包协议;医疗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