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用户对朋友圈营销、假货现象举报不断。腾讯宣布新一轮“雷霆行动”将大力打击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假货、代购营销,并开始对基于通讯录的好友人数进行限制,不包含公众号,个人用户的好友上限是5000人。(5月22日 人民网)
微信此举一出,表面上是限制个人好友数量,实际上是对朋友圈营销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对于在朋友圈中频繁被商品刷屏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但对这些进行营销的“微商”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为其营销方式敲响了警钟。
不得不承认,目前的朋友圈走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微信最初对于朋友圈的定位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用户在朋友圈中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的生活点滴,从而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但是,现在打开朋友圈,映入眼帘的都是微商发布的商品广告:从“海淘代购经典款爱马仕包”、“泰国减肥药”到“小区美发店促销”、“街边摊山竹到货”等等,一遍又一遍地在刷屏,而真正有用有趣的信息常常被淹没在无尽的广告中,难以寻觅。而且,由于朋友圈里许多是亲戚、同事或客户兼职做营销,直接“拉黑”面子上不好看,所以许多人都选择默默忍受。“朋友圈”变成了“商品圈”,让人尴尬又无奈。
微信此次“好友上限5000人”的措施,对于当前的朋友圈营销来说是一次打击,但力度似乎不够。因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仅是“朋友圈”变成了“商品圈”,更是朋友圈售假问题。限制好友人数确实可以减少一部分人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但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工商、消协等部门也表示,这些“微商”未办理任何相关证照,属于个人经营,双方之间的交易是私下交易,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主要针对有正规资质的经营主体,这种个人间的私下交易很难像正规途径购买商品那样维权。所以,用户一旦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很容易造成投诉无门的后果,只能向微信方面投诉,但审核起来却相当困难。
因此,针对朋友圈售假问题,除了限制个人用户好友人数之外,还需要微信服务商建立和完善侵权投诉、违法行为举报机制。尤其需要与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合作,建立售假和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另外,监管部门也要对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售假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最近,商务部审议通过《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工作方案》拟打击互联网卖假货行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期待相关法律也能尽快完善。
但是,若要杜绝朋友圈售假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用户个人的行为。在朋友圈进行贩卖,交易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相互之间的信任。现在,警钟已经响起,是时候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当然,要想彻底消灭朋友圈营销确实很困难,但用户至少可以做到不要售假,毕竟,利用“熟人经济“来营销,已经赚了“人情钱”,实在不应该再赚“黑心钱”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梦月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