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风暴、福利改革……催生了公务员的新焦虑症,越来越多的官员跳出体制,酝酿新一波官员下海潮。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公务员热”的退潮恰恰说明市场正在起决定作用。继1992年和2003年之后,中国或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第三波官员下海潮。“国考”也在降温,2014年公务员报考人数比去年下降了36万。(5月22日《南方周末》)
自改革开放以来,官员下海现象从未间断,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1992年,辞官下海掀起了第一起浪潮。这一时期官员下海主要表现为“停薪留职”者居多。“留职下海”,是指辞官下海者仍然保留职位,不打破铁饭碗,一旦“海水吃呛”,生意失败,仍可回朝做官,还美其名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以上两次辞官下海是不彻底的。
进入21世纪,公务员辞官下海掀起第二次浪潮。不同的是,这次下海的官员大多正当盛年,且下海前身居要职;而且下海经商的官员呈现出人数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海的去向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和一些私人资本投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兴未艾的高科技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下海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停薪留职,而是辞职或者提前退休。
如今,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风暴、福利改革等多方面的因素,公务员又在跃跃欲试,准备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了,第三次“下海潮”汹涌而来。“八项规定”刮走了逢年过节的购物卡,很多地方现在过年连贺卡都不发了,而且养老金并轨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再加上“体制内”的各种压力,也造成了一些公务员的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疾患,也让很多人思考着下海,于是新一波官员下海潮迎面而来,也就不难理解。
只是与先前的两波“下海潮”相比,这次的官员下海似乎掺杂着更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与此前官员下海的理想主义色彩相去甚远。前几波下海潮,都伴随着官员们对下海经商的良好愿望,很多人都怀揣着去商品的海洋里去游水、去冲浪的美好理想,想换个环境一展抱负,而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公务员生活。那会儿,很多“下海”官员的口头禅都是:“找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更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与改革开放之初这种“跃跃欲试”大异其趣的是,在“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这“新三座大山”重压之下,今天的很多官员已经“不复当年勇”,他们满足于官场的隐性福利、温和腐败与“旱涝保收”的社会保障机制。但习李体制给这种官场陋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让很多得过且过的官员很难像以前一样混日子了,新一轮反腐败热潮更是“冲”走了他们的很多隐性福利,再加上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对官场的积极监督,让他们感受到“官不聊生”的巨大压力,于是乎一些人不得不离开改换跑道,开始往“体制外”发展。
就是说,是深化改革和强势反腐败倒逼出来了国家公务人员的“第三次下海潮”,尤其是随着养老金并轨,随着“单位保障”逐步让位于“社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缴一分钱,还能享受到三四千元退休金的“中国特色”终将退场,“体制内”铁饭碗的吸引力相形减小,这一波“下海潮”将蔚为大观。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汪忧草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