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因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将三根拖把棍打断,造成老师头部受伤。长武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建林说,为了不影响这6名学生参加高考,经过教育局和学校协调,曹老师现在已答应暂时不报警,等高考结束再处理。(6月4日 中国新闻网)
每到毕业季,高考学生“撕书”现象都会在很多校园上演,不少“过来人”也都经历过诸如学生集体撕书、烧书、丢书等场景,这种毕业前的“疯狂”可以理解为考生对长期备考压力的释放,一种情绪化宣泄。然而这种“毕业疯”如果不加以节制和疏导,过了界,走了火,就是出现上述令人咋舌的一幕——长武县的撕书狂欢演变成了学生围殴老师的校园暴力,让人在瞠目结舌之余,感慨更多的是气愤与悲哀。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教历来是社会的传统美德,是每个被教育者必须遵守的道理底线。如果说撕书现象是学生通过破坏式行为来宣泄压力,尚且能为社会道德所认可,那么6名学生集体围殴50多岁的老师则是在公然挑战社会伦理底线。且不说老师年龄之大,光是“将三根拖把棍打断”,就可见学生施暴之时下手之恨,围殴老师已经超越了伦理底线,上升为集体暴力。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从连江县6名女中学生围殴同学45分钟,到宜宾一中学8名学生持刀斗殴造成3死2伤,再到6学生围殴老师,校园暴力已不是个案,应当引起学校教育者的集体反思。除去个体因素不说,围殴老师事件折射出来的是校园人格教育的缺失,再次印证了应试教育的短板。高考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长时间的紧张、压抑得不到疏导,心灵关怀的缺失导致人格的畸形走样,以致于走向暴力宣泄的极端,这是当前应试教育亟需反思的问题。
带着先天道德缺陷走向社会的学生,势必不会为社会所认可,不少网友质疑:“这样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该如何?”,复旦大学室友投毒案的余声依然触动着人们的神经。虽然,长武县中学与被打老师都表示,学生参加高考不容易,此事等高考完后再做处理,这种莫大的人性化考虑,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过于宽容。事实上,就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学生人格的完善要比高考本身更重要。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星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