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汪忧草:“大武汉”的复兴难在一个“大”字

发布时间: 2014-06-06 17:01:10  来源: 荆楚网  作者:汪忧草  进入电子报

  2013年,仲量联行发布城市发展动力指数,武汉名列全球最具活力第五城,同时被列为快速城市化的城市。这份排行榜上,纽约、香港、北京、深圳等都会均排在了武汉之后。(6月6日《武汉晚报》)
  提到武汉,就不能不提到清朝洋务派重臣张之洞。这位追随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派巨头,最早提出了“大武汉”的构想。也因为洋务派的不懈努力,武汉在近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赢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但武汉的真正大发展、大飞跃始于改革开放时代,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也让充满荆楚文化底蕴的武汉人更加意气风发。武汉人于是又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2年8月,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调研成果,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2025年全球最具活力城市排行榜》,武汉位列第11位;2013年9月2日,《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33期“新一线”之王提到,杭州、天津、成都、苏州、武汉等十个城市在未来具备成为“新一线”城市的潜质;2014年1月26日,仲量联行“上海和武汉位列全球城市活力榜单前五位”一文指出,武汉因其“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特色位列榜单第五位,旧金山、伦敦、迪拜、上海位居四强。武汉发展之神速,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大武汉”,既有“有容乃大”的文化氛围,恐怕也有“大而无当”的社会落差。这里既有“惟楚有才”的文化积淀,并让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楚文化经济圈,武汉也因此而得天独厚,成了中部经济区的中心;这里更有长江所提供的巨大交通便利,京广高铁、沪成高速公路等在武汉交汇,让“武汉平台”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武汉人的“九头鸟”大名在外,却又时不时令人生发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感慨。的确,楚人是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古老民族,他们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斗求生存的意志和刻苦钻研、一飞冲天的思想抱负。但他们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处处防备别人,而且还善于用鬼神巫术来算计别人,形成了气量小、胸怀狭窄的民风,容不得别人比自己高明,比自己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武汉”的复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才是关键。想当年上海和深圳异军突起,凭的固然是政策优惠,但更是因为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深圳原本只是个小渔村,却一下涌入了几百万外地人,在这里白手起家,创造了深圳奇迹。同样,上海的快速发展,也与各地优秀人才东进上海关系密切,很多受过很好教育的人前来上海创业,成为“新上海人”,虽经历了几年磨合期,但几百万上海人与两千人外来人还是成功融为一体。
  “大武汉”的复兴,同样也需要兄弟省市人民的共襄盛举,尤其有赖于中部几省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的楚文化血脉是粘合剂,但也需要武汉人怀着“有容乃大”的胸襟,才能让武汉发挥更大的磁吸效应,也让武汉对中部地区起到更大的辐射作用。反之,如果做不到“有容乃大”,恐怕只会让中部其他地区对武汉敬而远之,甚至不无可能演成历史上那种“楚才晋用”的闹剧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汪忧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徐芳)
关键词:大武汉;复兴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