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一学生自曝参与异地替考,但凡过一本线,便可拿到五万元的酬金。上家将所有的手续置备妥当,只需安心考试即可,而能通过各项检查的背后便是有钱有权的学生家长和一些没有挖掘出来的腐败黑手。(6月9日《北京青年报》)
每年高考过后都不缺奇葩的事件被曝出,对于这场考生虐心,家长费心,社会担心的全国性学生竞赛来讲,饱受殴骂和吐槽不足为奇,没有人会对一个凶神恶煞的判官感到亲切,但对能够秉公执法判官来说,虽说不亲切,但让人很敬畏。就高考这个大判官来讲,素质不怎么健全,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就这样还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敬畏更是无从谈起了。
我们讨厌高考讨厌的并不是高考的本身,高考本身没错,社会需要这样的一场竞赛进行群体分工。我们的厌恶源自于高考的这颗蛋的内含不仅臭,而且蛋壳一再的为权钱开缝。一些底层家庭将高考作为改变家庭命运的唯一途径,殊不知,并不是自家的孩子不争气,而是他的竞争对手不按套路来。我们愤怒批判高考漏洞,然而高考只不过是个抽象的东西,它本身左右不了什么,不公平源自于于能左右它的人。
每年的高考都有不一样的新举措出来,花样百出严检的都是为了能给考生一个公平的竞赛平台。但高考的安检符能挡住的只是一些小的牛鬼蛇神,“大神”从不会选择此路过。既然是竞赛,就会有主办方,而这个主办方一不在民间,二不属于第三方机构,在于我们统称为官方的那一部分人手中。一场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学校等多个部门,高考也设计了很多监控的环节,一个替考犯罪集团,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突破这些严密的环节,最终完成替考?肯定是这些掌握高考源代码的人出了问题。
替考无需什么高端的设备,只用最原始办法,而高端在于能手眼通天,让多个部门一路绿灯的那些人。就这样最终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类似于传销的组织,上边负责各种手续办理,下边负责联系考生家长和替考学生。高考在中国家长的心中地位可想而知,对它的重视已经撕破了人的诚信和道德底线,家长不顾一切的要把孩子送进大学,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就这样我们眼中神圣的高考已经被部分人变成了一场赚钱的大型交易。
最后我们也无力吐槽,我们能去责怪那些替考学生吗?他们也不过是被高考工程训练出来的高技术员工罢了,除了高考也没其他求生技能了。而那些组织者,跑腿的顶多就是为了几个钱,最要命的在于开绿灯让特权钻进去的那些“缝”。虽说被媒体曝光,但还未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是撼动不了还是自己也有股份,谁又可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