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培训、考试,交上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特种设备操作证,开吊车、开叉车、操作锅炉“一路绿灯”;不需要生产设备达标、卫生合格,只要花上几万元、十几万元,就能“买到”白酒生产许可证,开工卖酒……这些并非街头“办证”小广告,而是近期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爆出的真实案例。(7月28日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牵扯进“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的主要是三个人:蚌埠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周成民,安徽省质监局工作人员江丽娜、借用人员王海平。周成民去年3月至6月制作假证2600本,获利63万余元;江丽娜2008年至2012年间,涉嫌索取、收受30多家小酒厂贿赂314万余元;王海平向企业暗示“这事不好办,我可以帮你到总局做工作”,“吃拿卡要”财物达30多万元。
周成民、江丽娜、王海平等人“靠山吃山”,通过办证大肆敛财,想方设法将手中的权力变现,他们所演绎的不过是老掉牙的“游戏规则”,那就是“一手拿钱一手办事”。其实,不独安徽质监系统如此,但凡腐败,大抵如此。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一批“老虎”、“苍蝇”,哪一个不是努力将权力变现的主顾?
权力能够变现,源于权力运行有缝隙和漏洞,缺少有效监督与制约。周成民、江丽娜、王海平利用制度漏洞“借证生财”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堪称“原始”。他们办证敛财所以得逞,钻的就是监管的缝隙与漏洞。周成民私自购买证件裸本,私刻其他部门公章,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环节;江丽娜负责打印、发证等事务性工作,因白酒生产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江丽娜将合格白酒企业的证件副本截留,一证两用,借证谋利;而作为安徽省质监局的一名借用人员,王海平的“权力”仅仅是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钢铁企业生产许可证资料,他利用一些企业急于办证的心理和信息不对称,收取钱财。
防止权力变现,必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给“桀骜不驯”的权力套上“缰绳”。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暴露后,安徽省质监局对许可证审批业务进行改革,撤销了许可证审查中心,将原来由局机关受理的许可证审批业务全部放到安徽省政务中心窗口,一站受理、限时审批、公开流程、专家摇号评审,让办证的权力更透明公开。
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一切权力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堵住权力运行的缝隙,防止权力跑冒滴漏。毕竟,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不能靠手握权力者的自觉,也不能指望其良心发现。唯有严厉的惩戒机制,科学的防范机制,有效的监督机制,才是“桀骜不驯”权力最靠谱的“缰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