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大前日发布任免职名单,免去秦德亮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职务,任命其为教育局局长。公开简历显示,秦德亮,在职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学教员、尚志市长、阿城市市长等职务;2008年转任哈尔滨市农委副主任;2012年出任畜牧兽医局局长。(8月26日人民网)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争论。一时间,“外行领导内行”“以前管畜牲,现在管学生”等诸多戏谑调侃建筑与网络,更有网友提出了“不是什么人都能当教育局长”的质疑。对于这场职务变动所引发的网络热点事件,在笔者看来,我们大可不必过分解读。要知道,英雄不问出处、学历不代表能力,现在谁能保证说管畜生的就一定管不好学生、兽医局长就一定不能成为称职的教育局长?更何况人家任过中学教员,怎么说也是科班出身呢?
此次争论的背后,实际所反映的是群众对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信任危机。近年来,关于“萝卜招聘”、“带病提拔”等违规选拔使用干部的报道屡见报端,政府公信力逐渐丧失。特别是当“高中学历”、“兽医局长”、“教育局长”等关键字眼映入眼帘之时,网友往往将其与违规提拔相联系,而忽视了该局长所拥有的“中学教员”、“乡镇书记”、“县组织部长”、“尚志市长”、“阿城市长”等丰厚的履历,忽视了其本身的工作能力。
当然,透过此次事件,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还有其他反思之处。例如,在选拔任用干部室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其行政级别、组织的轮换安排,而非专业和职业的对口。就拿教育局长来说,国外学区教育局长的选拔、任命,有专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组织,他们必须有着清晰的教育对口规划。而在国内,它被等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有关部门在任命时,是服膺于既有的人事政策需要。用了一个贤能还好,万一用了个昏官,往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外行领导内行,效率低下、政绩平平。群众又怎能不担忧呢?
要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干部转任所引发的争论,一方面,需要我们组织部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给予公众应有的知情权,重塑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尽快完善公务员制度,早日实现分类管理,实现公务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稿源:荆楚网
作者:薛明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