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恩施龙凤镇大龙潭村,仅有的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生活。据悉,随着附近村子的人进城务工越来越多,子女随父母进城上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所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从2008年起,这所学校的学生不到10人。(9月2日人民网)
“一师”就是一处教育的基地,“一生”就是一个教育的需求,坚挺的“一师一生”在萧瑟秋风中傲然挺立,顽强地阐述着教育的良知,给人深深的震撼。虽然师资单薄、生源惨淡,但阻碍不了学校开班、学生上学、老师授课,虽然朝不保夕、前途未卜,但只要有学生、有老师,教育的事业就在继续。在“两个人的学校”里,老师坚守着教育的责任,学校守护者育人的重任,宛如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艳丽荷花,清雅高洁,气味芬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社会一再强调,“加强农村教育,关系到教育事业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育“末端”的农村教育,在开启民智,提升农村下一代人素质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有中国最多的人群,是中国教育最薄弱的地带和“短板”所在,坚守农村教育就是真正把教育事业贯穿到国家发展大计中,把教育兴邦的重担扛上肩头。
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是中国最根本、最伟大的事业,与学生人数的多寡无关,也不能计较成本投入的多少。需求就是教育的方向,需要就是教育的召唤,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再偏远再荒凉山区里,人民的教育事业也没有荒废;在最困难最艰苦的山乡中,农村的教育大计也没有停滞。虽然教学点少了,教育却没有消失;老师走了,依然有人留守;只要还有学生,教育就依旧坚挺。农村教育在困顿的环境的中坚守,在万千困难中创造着教育的奇迹。
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子女带入了城市、越来越多的老师“飞”向南方,但始终有一群矢志不渝的教师留守在学生身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以城乡差异而放弃农村的阵地,他们不离不弃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教育大计无私无悔的奉献着,谱写了山区教育的赞歌。他们坚守着那份平凡与孤寂、自信与坚守,顶起了农村孩子和家庭的希望,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
伟大的老师、不朽的教育,坚守的农村教育、为国育人的传奇,农村教育事业是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最美的花朵,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飘香着教育的责任与守护的伟大。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俊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