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政府原本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却未想花1500万元采购的全是“次品”。——网友质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手笔”招标购买为何全是问题产品。这桩发生在湖南邵阳县的怪事,引发社会关注。(9月9日新华网)
开学前,国家级贫困县斥资1500万元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实乃“民心工程”,真正体现了“党以重教为”,更能看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曙光。然而,湖南邵阳县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其结果是,花了1500万元采购的全是次品。真让教师心寒,更让学生无奈。笔者想说,如此采购难道背后还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猫腻”?1500万元背后猫腻多,吃回扣应该是成了某些官员的“显规则”吧。
众所周知,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8年来,目前政府采购方式仍主要是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两种。这两种方式看起来公开、公平、公正,但实则缺乏有效监督,采购人的权力过大,在审批、招标、公告等各环节上常出现失控局面,比如招标,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好围标等操作方式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很多地方出现几家企业长期垄断政府采购的局面。根据记者调查,我们不难发现邵阳政府采购的10万套“桌椅”均存在焊接不平整、涂层碰伤、有锈迹等现象。如此次品能进入校园到底是哪一环节出了差错呢?说实在的,按照招标合同,应该先验收后送货。如果不能通过验收,厂家必须换货,并承担违约责任。但没有预想到供货方会将不符合招标要求的产品大规模送到学校,造成此次政府采购出现严重的失误。这不是让“民生工程”浪费资金?不知道当地主管部门的脸面该放何处放?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邵阳政府的采购出现“坑学生”的行为,在百姓看来,肯定存在着严重的腐败行为。花如此多的钱出去了,却伤了群众的心,让政府的公信力再次陷入困境。在当今党中央强力反腐的形势下,国家级贫困县要筹集到这1500万应该很难,更应该好好地查找一下原因,追究一下责任。
当然,要杜绝天价采购出现的不正当现象,除在采购制度上不断完善,还要尽快提升国民的诚信道德指数和水平。政府采购也需要全程公开、透明。同时,为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着力在制度和程序上补漏,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更应改变以往单一行政监督的模式,让包括纳税人等在内的更多主体参与到政府采购的监督中来。总之,1500万元采购10万套“次课桌椅”必须彻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宁静致远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