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复核低保对象、查处人情保动了真格,我们比较满意了……”9月7日,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五组的一个农家小院内,10多名村民围坐在“村民流动说事点”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自己的看法。(9月17日《四川农村日报》)
黄舣镇党委副书记许开琼告诉记者,自去年底以来,黄舣镇已成立 “村民流动说事点”9个,目前已有20多名老党员、老村民、志愿者主动要求加入进来,参与村里发展的事务讨论、出谋划策,以及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同时,这些人还组建起了法制宣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等,让村民们受益匪浅。
现在,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设立了9个“村民流动说事点”,镇村干部直接下到便民点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并将群众意见建议记录在“民情日记”上。设立“村民流动说事点”,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听民声、问民计、解民忧的有效形式。
干部脚下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有多少感情。设立“村民流动说事点”,就是要求机关干部经常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农家院坝、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工厂小区、走进人民群众,用踏实的脚步去缩减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自身真正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沃土。只有这样,才能耳聪、目慧、鼻灵、心亮,避免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设立“村民流动说事点”,党员干部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不仅要“一身汗、两腿泥”,更要真情实意听民声、集民意。开“基层夜话”时,干部既要做好政策方针的宣传者,更要做好群众意见的倾听者,调适心态、放下身段、洗耳恭听,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所忧所难。真以奉之、实以待之,才能听到实话、看到实情、取得真经。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走好群众路线,就是要关心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党员干部要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多设立一些 “村民流动说事点”,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困难并及时解决。同时,走群众路线还要做到群众的声音有人听,群众的想法有人记,群众的困难有人解。只有这样,人民与党员干部的距离近了,关系亲了,气理顺了,矛盾自然就少了,关系自然就融洽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君子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