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9月25日各网站刊登的题为《村支书兼职巫师14年月入数万元无人制止》的报道,仁寿县始建镇党委已派出调查组对该报道事情进行调查了核实。经查明,报道所涉村党支部书记袁小清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情况属实。该镇党委已研究决定免去袁小清村党支部书记职务。目前,仁寿县纪委正对袁小清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警方也已对此事立案调查。(9月26日中国新闻网)
村支书兼职巫师消息一出,即刻引发了舆论关注。一来因为村支书的名号,凡是沾上了干部的气息,总会引发诸多猎奇与解读;二来因为14年来“一肩双挑”,居然没有人发现,也没有制止。同时还有一些落马官员曝出的“不信马列信鬼神”,结果自然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但为啥会出现如此怪像?与其问责,不如反思,追根溯源,不得不聚焦于基层文化。
在广大农村,一旦出现了一些生老病死,在力不不能及的时候,总会自然想到一些“偏方”,比如遇到某人得了不治之症,为了期盼家人能够尽快好转,于是就找“神仙化水”,美其名曰“神药两解”,至于能否有用自己也没有谱,只是为了达到一种心理安慰。由于长期以来,特别是偏远的乡村由于就医条件所限,大家都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遇到重大事情总希望求得神灵帮助,结果就给这些所谓的巫婆巫师们创造了可乘之机。其实说到底还是缺乏一种基本的医学知识,缺少一种文化宣传。文化如阵地,你不占领,自然有人占领,应该说村支书兼职巫师14年这是基层文化缺位的怪胎。
客观而言,我们也陆续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也开展了基层法制宣传活动,应该说基层文化建设和宣传的力度都不小,国家也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但效果始终不佳。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送去的文化节目高大上,送去的书籍不适用,老百姓不愿看,也看不懂。一方面是许多文化建设大都停留在形式上,不接地气,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逢年过节走一走,热热闹闹之后便没有下文,加上文艺演出也大多进入一些道路交通便利的乡村,而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就成了文化荒漠。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不能仅仅体现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只是注重于居住环境提升,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基层文化的建设,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每一个乡村,特别是要加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也要加大群众文化普及与教育,要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大张旗鼓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科学文化知识。
乡村好,才是真好,群众富,才是真富。面对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和目光投向乡村,投向农民,投向农业。尤其要提升基层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才能实现两个百年梦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闲语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