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刘运喜:“红顶商人”现象该反思什么

发布时间: 2014-09-27 15:12:10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  进入电子报

  戴着政府的帽子,拿着企业的票子,屡被禁止的“红顶商人”,仍在编制内外自由游走——最新数据显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9月27日《新京报》)
  “红顶商人”,也就是所谓的“两栖商人”,一方面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掌握着执法行政权,另一方面又是企业的核心人物,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甚至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官商一体。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现象,既不利于建设廉洁政府、清明政治,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红顶商人现象,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笔者认为,我们最应该反思的是体制。
  为什么企业欢迎政府官员任职?为什么政府要员能脚踏两只船,既当官又当老板?因为目前我国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领导干部的权力过大,领导干部的影响过大,为领导干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和空间。因为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并不能对经济活动完全起决定作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过多,官员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太大。正是在这样的体制现状下,企业利用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影响,可以获取市场之外的许多特殊利益和丰厚利润。国企之所以成为红顶商人重灾区,也因为国企享有的行业垄断地位和经营特权,干预更隐蔽,获利更方便。所以企业才需要官员来作保护伞,为其开后门、走捷径撑腰护驾。而官员之所以乐于在企业兼职,核心乃因为一个利字,既然权力可以入干股拿红利,挂虚名得实惠,有利可图,发财致富,何乐而不为?显然,红顶商人现象,对于其他企业特别是民企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反思红顶商人现象,我们应该规范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严肃整顿吏治,强调既入官场就不能进商场,公权不能染指私利。否则,公权必然沦为私利的工具,政府必将失去公信力,其后果是可怕的。政府不可能清廉,政治不可能清明,干部不可能清正,政府的号召力、政策的执行力、干部的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和阻碍民主政治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斗争,就要坚决清理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现象,规定不仅官员在职时不得在企业任职,而且官员卸任退休后几年(比如5年、10年)内不得在企业任职,以消除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尽可能减少官员职务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既是建设民主政治的要求,也是保护干部的需要。否则,晚节不保,前功尽弃,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后悔莫及。
  同时,我们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将市场经济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善用“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序发展、自由发展。作为政府,只能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民生建设,关系社会公益和长远发展的领域和行业积极作为,用好“看得见的手”,发挥法律、政策的调控作用,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红顶商人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体制,我们应该从反思体制入手,划清权与利的界限,封闭官与商的通道,探索解决红顶商人问题。否则,体制不清,机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缺位,红顶商人禁而不止,最终受害的是国家和人民,是政治和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运喜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红顶商人;反思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