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日调查发现,虽然九寨沟、故宫、西湖等往年长假期间最热门的国内景区依然人头攒动,但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游客人数首次下降的事实。(《广州日报》10月5日)
对于景点,特别是一些被游客冷落了的景点,这个黄金周的“含金量”是下降了,因为收入没有达到预期,因此有点郁闷。不过就整个黄金周,整个景点,特别是对于游客而言,这个黄金周的“含金量”无疑得到了提升,是一件值得点赞的事。
当大家都在非常集中的有限时间,涌向接纳量十分有限的景点时,原本作为“上帝”的游客,就很容易变成波涛汹涌的“黄金粥”中极力浮动与苦苦挣扎的一分子,原本要轻轻松松休闲,高高兴兴赏景,结果呢,想看的景没有看到,至少没有看够,倒是受够了拥挤之苦,等待之苦,恶劣态度之苦,偷工减料之苦,来时兴致勃勃,返回时后悔不已,成为地地道道的花钱买罪受。而游客的下降,就可以让这一切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将可看之景看够,将心情放松,让休闲回归本意,留下的是希望中的美好记忆,黄金周的“含金量”,终于得到提升。
对于景点,这其实也是一件幸事。每个景点的容纳量都是有限的,当游客大量涌入,收入当然可以节节攀升,但是,一旦超过景点的承受力,工作人员与景点都穷于应付,也会承受不了,从眼前看,自然是财源滚滚,求之不得,而从长远看,因为接待与服务工作无法跟上,很容易得罪了大量的游客,不少人会对景点采取“一见终情”的做法,甚至带动他们的亲朋好友一道对景点“用脚投票”,今天的车水马龙变成明天的门前冷落车马稀,也是完全可能的,景点要的,可是长期的人气;同时,当景点的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之后,不仅一些景点会受到破坏,而且一些游客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在景区内采取一些报复手段的可能性也加大了,这样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这对景区而言,当然也不是好事。
对于整个黄金周而言,虽然当初是有刺激旅游经济的初衷在内,但更有让国人享受休闲,放松心情的目的。只有景点的人数控制在合理限度内,这样的初衷才有可能达到。
今年黄金周游客人数的下降,无疑是人们出游的理性选择意识正在觉醒的表现。当然,要真正大幅度提升黄金周的“含金量”,不仅人们要更理性地选择出游,国家在制度层面也需要给力,而景点服务的升级,价格的合理化,游客素质的提升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家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