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高铭佑:别让“贫困帽”成了“致富道”

发布时间: 2014-10-16 08:48:25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高铭佑  进入电子报
  目前,我国共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68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个县区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表示,个别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后不愿“摘帽”的现象存在,中央非常重视这种“戴着贫困的帽子炫富”的现象。(10月15日《北京晨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贫困县作为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的一种标准,贫困县不仅能够享受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同时还可以享受很多其他优惠政策。这种政策在过去的三十年来,帮助我国6亿多人实现脱贫,为人类减贫作出重大贡献,不失为一剂“扶贫良药”。
  按理来说成为“贫困县”多少有点不光彩,不知从何时起,贫困县的“帽子”却似乎成了香饽饽。一些地方越穷越光荣,介绍县情的时候首先就说自己是“国家级贫困县”;有的地方“安贫乐道”,坐等政府救济和社会支援,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更有甚者一些靠着“贫困帽”发家的经济强县非但不主动“脱帽”,反而以此作为“致富之道”。
  据了解,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可分到扶贫资金或贴息贷款近亿元,同时在教育、招商引资等方面享有国家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扶贫专项资金外,还有部门的资金支持,好处多多,到嘴的“馅饼”岂能不吃?不愿摘帽也就不难理解了。但问题是,扶持这种不实的“贫困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它非但使国家宝贵的扶贫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还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甚至滋养了一批靠扶贫款生活的“寄生虫”。
  原本是扶贫助贫的“贫困帽”却变成发家致富的“致富道”,着实令人反思,贫困县的管理制度亟需完善。首先,“贫困县”不能成为“终身制”。上级有关部门应对“贫困县”的经济状况进行定期调查评估,对已脱贫的县进行及时“摘帽”。其次,上级对扶贫资金的流向不能当“甩手掌柜”。上级政府对扶贫款的流向和用途有监管职能、职责,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或监管不力,是责任缺失,理应追究。最后,扶贫不能只“输血”不“造血”。古人曰:“家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只给钱的扶贫,等于养肥了一批不愿外出寻食的“家鸡”。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既要送钱送物,更要送技术和培养人才。
  诚然,贫困县的帽子能带来一点好处,也权可充作不发展的遮羞布,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负责任的、有本事的地方领导就要有决心、有魄力,用自己的双手拿掉历史扣上的“贫困帽”,让“贫困帽”远离“致富之道”,让“贫困帽”重回“扶贫良药”。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铭佑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贫困帽;致富道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