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周卫军:请先给孩子们补上一堂“广告课”

发布时间: 2014-10-24 08:11:1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周卫军  进入电子报

  近日,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此事引起不少网民热议。央视《是真的吗》记者最近调查发现,教科书中夹带广告的情况确实存在。(10月23日湖南教育新闻网)
  教材夹带广告,明显有三害:一害教材出版社自己,因为这无疑就是自毁名誉和信誉、自砸牌子之举。二害使用教材的学校,这种做法使学校的教育功能遭受质疑。三害使用教材的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商业广告的影响,容易滋长金钱物质至上观念,只知赚钱,见利忘义,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国家使命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正因为教材夹带广告的危害性使显而易见的,所以此事一经披露,立即招来了一面倒的谴责之声:有网友认为广告“混进”教材或存钱权交易,都是“腐败惹的祸”;有的则直接指出这是教育体制沦陷的又一例证,可恨教育部门的决策者被侵蚀了;还有的则认为广告公司的运营理念出了问题,想钱想疯了……总之,就是追责、谴责、谩骂……而大家似乎都忽视了一点,对于已经使用或正在使用夹带广告教材的学生该采取何种措施,从而尽量减少或消除广告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广告,即广而告知之意,原本只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而商业广告,在我国也是古已有之,如“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武大郎卖烧饼的叫卖声,各种酒店、药铺等的招牌和幌子等。到了现代,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广告更是铺天盖地,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加上其内容虚实不分、真假难辨,反而引来了人们的极大反感,被大家冠之以“狗皮膏药”、“ 牛皮癣”的蔑称。
  当然,广告如果能被好好利用,客观、准确地表达信息,引导消费者消费,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无疑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广告,经过精心策划,极易吸引他们的眼球,更兼利用他们尚未成熟的判别能力,难以抵御外物诱惑的心理,其“杀伤力”更是惊人。所以,这类广告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无疑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鉴于广告对于青少年的危害性,早在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就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而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然而这毕竟只是采取“堵”的方法,但是青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再加上广告无处不在的生活环境,又怎能完全“堵得住”呢?尤其是在教材中竟然也夹杂广告之后,如果一味“堵”恐怕只会使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这时,“疏”就显得尤为重要。正视现实,好好地给孩子们补上这堂“广告课”,让他们真正了解广告,既认识广告的益处,也了解其危害,不轻信,不盲从,如此,或许“因祸得福”,更能让他们在辨别真假广告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加速练就“慧眼看世界”的本领亦未可知呢?
  当广告插入教材,我们不必过于慌张,也不要忙于追责,首先请关注我们的孩子。这也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程,好好给他们补上原本缺失的这堂课,或许也是给我们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卫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姬学涛)
关键词:教材广告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