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已有9所“一本”院校相继在学校官方网站晒出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率均低于本科生。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毕业时间不统一,研究生就业率到12月份统计会更准确。不过,也有就业指导专家指出,这种现象的背后可能也与这两所“985工程”高校研究生规模过大有关。(10月24日长江日报)
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就业率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无疑,学生充分就业,是社会各方最乐意看到的结果。不过,研究生就业率比本科生低,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没必要大惊小怪。
其一,就业率统计口径不是很科学。目前,考研升学、出国留学都算就业。而事实上,这部分人并未就业。在这种统计指挥棒之下,有很多学校为缓解就业压力,片面追求考研录取率,有部分高校甚至从新生入学起就强化外语、政治等考研科目训练,以至于被媒体冠以“久负盛名的考研基地”、“考研界的超级院校”。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学生成了考试机器,不仅专业知识学习难免欠缺,也有违大学办学初衷。
其二,衡量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质量。总体而言,研究生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工作的舒适度,都要优于本科生,如果将本科生中升学、出国人数剔除,研究生就业率事实上也要比本科生高。
第三,必须辩证看待就业率。首先,就业率高低,与宏观经济形势密不可分。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好,学生就业的机会自然就多一些;反之,学生就业就有难度。其次,学生能否就业,还与个人是否努力有关。不排除少数学生在高校不努力,甚至荒废学业,能不能毕业都成问题,就业当然会有问题。再者,有不少家长目光短浅,在当初孩子填报志愿时,不尊重孩子意愿和兴趣爱好,替孩子做主选所谓“热门专业”,很难保证当初的热门不是如今的冷门。
事实也是如此。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15个近年来被认为是“香饽饽”的热门专业,都不幸上榜。可见,冷然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冷门,也没有永远的热门。
与其在乎冰冷的就业率,不如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比如,我们一些做家长的,在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有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们的高校,有没有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的一些用人单位,有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新就业的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激发创新活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