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姬玉:小小“百分比”如何承受“本硕就业”之重

发布时间: 2014-10-24 17:31:21  来源: 荆楚网  作者:姬玉  进入电子报

  记者昨日查询,武汉地区已有9所“一本”院校相继在学校官方网站晒出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率均低于本科生。(10月24日《长江日报》)
  事实上,本科生就业率完胜硕士生已蝉联三年,舆论恐怕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今年数据再次高调亮相,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反思教育体制的同时,对这小小的“百分比”做一番深入的调查,防止其搅动“本硕就业”这一潭静水。
  首先,数据的产生和发布缺乏科学依据。一方面,调查的时间节点不明晰,国内研究生有两年的、两年半的,还有三年的,与本科生固定的每年六月毕业,统计时间跨度很大,就连学校也一再强调此数据尚不准确,还需年底再看;另一方面,调查的样本有差异,媒体上的报道结论主要来自于抽样调查,既然是抽样,片面的以某个专业、某个学校,哪怕是某个地区,都很难代表全国的基本情况,我们绝不能管中窥豹,以一当十。
  其次,就业率只反映数量却不能体现就业质量。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不断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就业的要求已经从解决“温饱”提高到了“奔小康”,尤其在硕士生高学历、高标准的平台上,对就业方向、就业结构,以及就业酬劳上都有着与本科生明显的差异,不可能简单的用一个指标来衡量。
  当然,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过不少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抱着学历到处跑”的情形,也不可否认教育机制遇到了“不了解市场刚需、不合理调整专业、不注重社会实践”的难题,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绝不能以就业率论断,甚至得出学历“贬值”的妄言。
  因此,寄希望于一个小小“百分比”来承受“本硕就业”之重,倒不如用分析数据的精力去研究如何推进教育培养方式的变革方法,切莫让人们掉进“就业率”的怪圈钻不出,若真如此,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姬玉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百分比;承受;本硕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