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苏州阊胥路,一名65岁的大妈雨天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造成腿骨骨折,结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路过的上百辆汽车和几十名行人中,没有一人上前去扶她,甚至她对着围观者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们”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名开车路过的小伙子,停车跑过来报警并扶起老人。(10月30日《现代快报》)
近几年,扶不扶倒地老人成了一个公共话题,扶不扶倒地老人受到舆论高度关注,甚至成为网络热搜词汇。一旦有老人倒地,主动搀扶怕被讹,不去搀扶心里又过不去,这是人们最真实的矛盾和纠结。原本再简单不过的助人之行,现在却需要左右权衡,再三斟酌,实在令人尴尬。
试想面对摔倒在地的老人,你刚想上前搀扶,但是先期到达现场的人却无人反应,甚至告诉你“不要扶”,这种时候,你会怎么办?相信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或许都会犹豫一下,甚至最终放弃搀扶老人。看到老人跌倒,首先想到的不是热心帮助,而是如何避免被故意讹诈,这种被“逼”出来的“人人自危”,客观上造成了老人跌倒鲜有或无人敢扶的不正常现象。
尊老爱幼,是我们社会的传统美德,老人不慎跌倒,任何人见到理应毫不犹豫的伸手帮助,但因为极个别老人的“一时糊涂”,却让好心相助者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以至于让老人跌倒无人敢扶,虽然这种现象不多见,但给社会诚信造成的伤害却不可小觑。本属于发至内心的助人,不仅没有让助人者感到快乐,反而尽然成了一种“冒险”,这不免让人感到不是滋味,更让人对扶起跌倒老人这一最简单不过的善行增添了更多忧虑。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的道德诚信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过于强调加强个人防范意识的宣传,使得社会人与人彼此之间充满戒备,很多本属于很正常的相互帮助因为这种“戒心”的存在而变得极不正常。但事实上,无论是眼下的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利益熏心”;不但媒体所报道各种被讹诈行为都纯属极端个例,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实际遇到的讹诈老人更是少之甚少,而遇到老人跌倒热心搀扶,相信老人都会像这位大妈一样充满感激和感动,而这份感动和良心也会随之传递。
“不去信任,就处处是骗局,不懂付出,就处处是陷阱。”好人好事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追求的主流,社会需要真正的行动者,需要播种更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需要不断交接“良心接力棒”的善良的人。每个普通人都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做一个善良的人,愉悦自己,打动他人,道德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良心接力”才能不断传递,整个社会风气才会更好。
稿源:荆楚网
作者:高铭佑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