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双12”,是一个值得让人记忆的日子。这天下午的14时32分,历时11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天还有一个让人记忆的场景是,庆祝活动没有领导出席,没有鲜花和条幅,也没有正式的通水仪式。
按说,南水北调工程从动议到正式通水,前后历经几十年,凝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的梦想,是六省市共同努力、二十万大军艰苦奋战、四十余万移民舍家为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壮举,适度举行一个通水仪式也不为过。但是组织方没有被喜悦冲晕了头脑,按照节俭务实的办会要求,尽量简化庆祝活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不仅没有丝毫影响 “通水”的风采,反而赢得了社会的普遍点赞。
诚然,人们期盼“节俭回归”。曾几何时,奢靡之风重新抬头,形式主义四处泛滥,有人把能驾一辆公车东奔西跑引以为荣,有人把胡吃海喝高端消费视为气场风度。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会所里的交易、娱乐场的堕落,诸如此类官场上特权与浪费,官员或许乐在其中,而老百姓看来,多是深恶痛绝的。
节俭本来就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节俭与奢靡,就像是乾隆皇帝手下刘罗锅与和珅一样,你斗过去,我斗过来,最终总是节俭占了上风。在这个传统美德里,人们在潜意识中对节俭就是一种尊重,一种坚持,这也是“节俭”强有生命力之所在。
尊重和坚持“节俭”,就是要摒弃一些形式的东西。形式的东西并不重要,有一句话说得好:“对我好,你不说,我也知道;对我不好,说得天花乱坠,我也感受不到”。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评价师,老百姓关注的,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干了什么;不在于你干了多少事,而在于有没有做对民众有益的事。
社会总是在“常态”与“新常态”的交替中前进。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总是会被改革的力量予以淘汰,以司法改革、户籍改革等为代表的系列改革正在强力推进,这种新的社会常态,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和本质的回归,“节俭”当然也不例外。与讲排场、搞形式、铺张浪费有关的活动将成为打击的目标,节俭将成为不是新常态的“新常态”。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骄奢必然没落,节俭方能上进。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将节俭高悬头顶,让勤俭理性的光芒,指引满载“中国梦”的航船不断前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忠友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