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领导出席,没有鲜花和条幅,也没有正式的通水仪式,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历时10余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预计15天后抵达北京。(12月12日人民网)
历时十余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昨日正式通水。通水之时,没有领导出席,没有剪彩仪式,甚至连媒体的关注也“无影无息”。就像那流水一样,静静地流淌,默默的向北国大地流去。当首都人民15天之后喝上甘甜的长江水之时,蓦然回首,问起“问渠哪得清如许?”,恍然明了“为有丹江活水来”。为改变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北方水资源匮乏短缺的现状,从2002年开始,我国分东、中、西三线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率先通水,中线工程昨天正式通水。通水不举行任何仪式,没有太多浮夸形式,只有实实在在甘甜的流水。
通水无仪式是恪守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体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节俭办会、务实办会、减少仪式、减少浪费成为全党上下、各级行政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新风尚。将举行仪式之款,用作工程建设经费,这是将民生工程惠民生“进行到底”的体现。民生工程就是要这样务实、实在的普惠老百姓。
通水无仪式是“开源也要节流”的隐喻。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此,增加水资源,除了要“广开源”发现寻找新的水源地,通过南水北调能工程调配水资源之外;还要“善节流”,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应该成为人人共识。此次南水北调从千里之外运来的水,更需要我们去珍惜,因为这里流淌的每一滴水都饱含着渠道建设者的心血,都饱含着舍弃家园、背井离乡移民们的深情。
自古“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滴水源,大到一个国家,都应该将节约勤俭作为传统,形成习惯。因为再多的水源,也容不得过度的消耗;再大的家业,也容不得奢靡的浪费。愿“通水无仪式”这种风尚能够永续。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晓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