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更多

郑端端:“克隆式”扶贫是在拆“连心桥”

发布时间: 2015-01-06 11:07:33  来源: 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进入电子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得知道什么山出什么果、什么水养什么鱼,不能盲目克隆。笔者听过这么一件事:某地搞扶贫,给一贫困村提供了120头母羊。羊毛羊奶都是宝,养羊致富不挺好?还派技术人员下乡,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结果这120头“扶贫羊”,被村民吃剩了不到60头。(1月5日《人民日报》)
  事实上,在政府看来,这120头“扶贫羊”发放到村里肯定是“大有作为”,可供村里发展种羊养殖,羊毛加工,走上一条养羊致富的“康庄大道”。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羊难逃被宰吃的命运。不禁想问,“扶贫羊”怎么就沦为“餐桌羊”?而且,政府派技术人员辅助村民饲养、防疫、配种等等,这样好处多多的“一条龙”扶贫上门服务为何被“糟蹋”殆尽?这么好的“致富道”咋就成了“没人要”?
  原来是“扶贫羊”送错了。分析原因:其一,“扶贫羊”根本没地方养,前些年,政府出资给盖了统一制式的新房子。干净敞亮的小院,并没有羊圈的位置;其二,“扶贫羊”根本没环境和条件养,村子周围全是戈壁荒滩,既没有草也没有水,将羊放在这里饲养无异于“自取灭亡”;其三,“扶贫羊”根本没有盈利空间,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出村的交通不便利,养成的羊、剪下的毛,怎么运出去?即使运出去,运费成本高,肯定要贴进卖价里,高价羊,会有人买吗?“有价无市”自然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种种问题摆在眼前,也不难理解这120头“扶贫羊”的悲惨命运了,但分析问题的根源,可以发现扶贫“药不对症”的根源还在于,政府角色的错位和急于求成、盲目上项目,不顾地方客观实际,过度主导、忽视市场的真实需求,最终导致扶贫效果不佳。
  笔者认为,拧巴克隆式扶贫是在拆“连心桥”,扶贫“药不对症”,呼唤政府角色归位。政府扶贫行为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再分配,是针对缺乏自我改善能力的贫困对象配给扶贫资源。然而,地方政府往往通过项目扶持来贯彻自己的扶贫意图,更没有因地制宜,强制的资金或项目“注入”,最终酿成了“扶贫羊”变“餐桌羊”的笑话。
  因此,政府部门要定位好角色,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不能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切莫唱独角戏,盲目的照搬照抄,要建立扶贫制度,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由政府扶贫,转向政府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同时,扶贫工作调研要再深一点,更贴近群众一些,多听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的小事、实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魏霭琼)
关键词:扶贫羊;餐桌羊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