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则发自新华社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得知这个消息,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十堰市的一所高校——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职员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喜悦,有欣慰,也有一丝难以言表的辛酸、委屈。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竣工,为了祖国北方那片土地不再干渴,他们的确付出了太多。(1月5日中国教育报)
郧阳师专人的辛酸、委屈从何说起?如果不是媒体的披露,发生在鄂西北郧阳师专的“六次迁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短短半个世纪里,为了三线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为了当地的基础教育事业,郧阳师专数次搬家。据报道,仅丹江口水库一、二期蓄水,丹江口库区有过两次大移民,郧阳师专为此五次搬家。不是郧专人并不知道,移民政策对高校并没有多少补贴,顶着巨大的资产损失与师资流失的压力,郧阳师专人一次次迁建。
鲁迅先生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历经六次迁建的郧阳师专人,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屡次搬迁,郧阳师专人的付出是彻底的,无数人在反复的迁徙中丢失了饱含心血的书稿,更有甚者顾不上病重的孩子和家人。“文革”期间,郧阳师专更是“净身出户”,从十堰白浪迁回郧县香炉崖,将成规模的校舍无条件地转给东风公司。如此奉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在这样的环境下,郧阳师专人依然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要,为当地培养输送了数万名经济建设人才,被有关方面誉为“鄂西北基础教育的脊梁”。郧阳师专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弥足珍贵,值得称道。
必须看到,郧阳师专“六次迁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在国家困难时期,郧阳师专人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要,自觉为国家分忧的精神更是值得称赞。
教育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产、宝贵资源。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国力显著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郧阳师专固然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强造血功能,比如,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然而,要使郧阳师专真正成为鄂西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努力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在全国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国家与湖北有关方面应当看到郧阳师专在实施国家战略过程中付出的巨大代价,在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郧阳师专适当的倾斜。这不只是在还旧债,也是教育优先发展、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卫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