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为《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屡次排污,社会责任何在》的通报显示,去年八月至今,该公司连续发生四起环境污染事故。兰州市环境监察局监察二科副科长焦玉峰透露,尽管当地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处罚,但兰州石化分公司的整改措施却依然滞后。为此,兰州市政府在通报中质疑称:“短短数月,兰州石化公司屡次环境违法,作为央企,社会责任何在?”,并要求其就环境违法行为深刻反省并真诚、公开地向全市人民道歉。同时,通报还表示,环保部门将联合公安、检察机关彻查到底,严惩重罚。(1月11日中国广播网)
敢对央企言辞激烈得拷问社会责任,兰州真是够大胆。这发生在“治污优等生”兰州身上倒也合理,兰州自连续四年空气质量垫底后,痛下决心治污,结果,2013年兰州市全年优良天气达299天,优良率81.9%,是近10多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标志着兰州市一举甩掉戴在头上多年的空气污染严重城市的“帽子”,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而兰州治污模式引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的相继报道,而2014年空气质量更好,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
但更该看到,即便成绩如此喜人,也没有达到的空气质量的理想状态。曾经的“雾都”伦敦如今是花园城市,一周前的央视电视节目对话伦敦副市长,其讲到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指数的限值是50,甚至还想将限值控制在10以下,而兰州这个“治污优等生”11日12时是AQI值113的轻度污染,没有达到优良级别,况且,近两年还有几十天达不到优良值。因此,即便是治污优等生,治污依然任重而道远。
触碰兰州石化这个硬茬,无疑需要勇气,但这个勇气展现出铁腕治污的决心,而这恰恰是《人民日报》等总结的兰州治污模式的法宝,无任何秘密可言。兰州政府的这次借助媒体的叫板,有政绩和策略的考虑,但还是戳中了兰州石化的要害——社会责任感。国企、央企,作为共和国长子,理应担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对眼下的兰州而言,兰州石化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就是对社会百姓的责任感,而搬迁出民居集中的地区,正是提升空气质量的得力举措。兰州政府抓住了兰州石化四次环境污染事故的小辫子,予以道歉式逼宫。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搬迁减排的理论是否说得通,而在于搬迁的难度有多大。兰州石化迟迟不肯整体搬迁往新区原因如下:其一,该公司多套装置均为近年来新上马项目,搬迁、拆旧畸高,企业会不堪重负;二是兰州石化涉及产业链庞大,总资产超过300亿元,而搬迁费用预估高达600亿元,钱从哪里来,目前尚是未知数;三是兰州市政府计划将兰州石化的新厂区安置相对偏远,中石油及兰州石化方面对此非议最大。不得不说,兰州啃的这块骨头够硬。
当治污优等生遭遇央企硬骨头,当正义性、权威性十足的理论遭遇代价畸高的经济现实,这场带有风向标式的遭遇战充满了看点:一者,兰州石化会以屈从于环保正义,还是坚持经济代价高拒绝就范的经济至上?二者,如若兰州石化道歉,那这将是这场事件的起点还是终点?三者,这场遭遇战无论是兰州政府的无功而返,还是兰州石化及中石油的就范,都会让未来的各地治污以标杆式影响。
稿源:荆楚网
作者:朱清建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