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四川省达州市宣布,当地空气重度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熏制腊肉。熏腊肉究竟会制造多少PM2.5?从上周六到昨天,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环保志愿者连续3天走访了主城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相当有限,基本上不超过50米。(1月14日央视网)
日前,达州官方将元旦后PM2.5“井喷”的原因归结为“一块腊肉引发的血案”。此论调一出,笔者立刻联想到另一个与农事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秸秆焚烧。那么,烧秸秆和熏腊肉是否如“一丘之貉”?难道达州地区的“心肺大患”真是祸起“腊肉”?
众所周知,早在1998年,国家环保总局(那时候还未成立环保部)就会同农业部、财政部、交通部等六部委联合起草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在广泛听取了公安、银行、科技、林业、文物、电力、信息产业、粮食储备等十几个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次年4月16日正式发布实施。也就是说,将焚烧秸秆作为重要污染源加以控制,是经过认真调查、反复论证、多方协调而做出的谨慎判定,具有“与生俱来”的科学性。时隔一年,该规定又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至此,“秸秆禁焚令”正式成为一条不可触碰的法律高压线。
反观达州“熏制腊肉导致PM2.5超标”的说法,就显得极为唐突、草率。首先,熏腊肉是南方民俗,并非“达州特色”,为何其他地区没有“受灾”,而达州却叫苦连连?其次,达州官方可曾“腊肉污染说”进行过专门科学试验?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应该把道理讲清楚。倘若答案是否定的,该地此举就难逃“拍脑袋决策”、哗众取宠之嫌。再次,达州“禁熏”已非一时一日,早在2011年1月,该地就已经出台政策,铁腕执行“禁熏令”。时至今日已过去4个年头,不知此举效果如何?倘真显著,为何不见“捷报”?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达州某些政府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治理大气污染的迫切心情也可以理解,但好心不一定办好事,至于制定地方性政策或发出关乎民生的官方言论,更是需要尤其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的法治思维。我们常说:“民众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熏腊肉”。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点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