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河南商报》报道六旬老人招“女儿”一事引发热议。有网友关心,也有网友质疑。昨天中午,河南商报记者再次来到老太太家探访,她称,招闺女是为养老,但因为担心受骗,两年多来“应聘者”超过100个,也没有遇见合适的。(1月28日大河网)
招女儿?还有这样的新鲜事?据了解,这则让人多少不太理解的消息并非“讹传”,郑州一位拥有4套房产的老太太,因和老伴无儿无女,所以她找人代写了一份招聘启事,不为别的,只为给自己“招聘”一个可心的女儿,为自己养老送终,且报酬颇丰,待其百年之后可继承其名下的四套房产,这样的新鲜事脱不了“有钱任性”的猜想,但从情感层面考量,一位孤独的老人希望借由这样的形式收获一份“亲情”和“陪伴”确属“无奈之举”,然而这样的形式是否能够收获“真情”却不免让人担忧。
“空巢”、“失独”是社会老龄化衍生出的热门词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空巢老人孤单离世的新闻不在少数,悲剧的一再上演进一步凸显出“加大养老帮扶力度”的迫切性,无论是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应加大对孤寡老人的帮扶,这位“招女儿”的六旬老太显然经济情况不错,情感的缺失让其出此“佳策”,但在招聘过程中却也“因钱所困”难以辨别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招女儿”是件好事,但用“遗产”做诱饵确有“任性”之嫌,据了解,老太太“面试”已有一百余人却仍未找到让其满意的“缘分天定”。
该有的谨慎不能少,但该有的胸襟也当敞开,如果砍掉“经济诱饵”还有人愿意和其促成“亲缘”或许也可成为真正的“佳话”,抛开事件本身,以老人的经济情况,无论聘请护理或是住进养老院都是可以实现的,但其“另辟蹊径”寻求“亲情”也体现出老年人在追求生活舒适之余,对情感的需求,曝露出当前“社会养老”存在的不足之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当注重其精神、情感“有所养”、“有所依”,这就要借助政府及社会共同发力,把情感归属上升到责任范畴,同时加强“志愿服务”,动员社会公益群体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救助,填补不足。
社会老龄化是引发养老围城的主要责任,政府和国家必须对其担负起负责,完善养老制度,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用制度的手柄解答“空巢老人”的“养老”命题,杜绝“老无所养”的现象发生,只有整合多方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心有所依”。
“老太招女儿”事件,不应过分误读,笔者希望,这位追求亲情的老太太能早日找到“全心全意”关爱她的“好儿女”,安度晚年享受子孙承欢的喜悦,而相关部门也应透过个别问题找补自身不足,完善养老制度,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根除社会养老“鸡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苏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