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各地审核干部人事档案中,甚至曾有人履历中仅性别为真(2月26日新华社)
作假始终都要付出造假的代价。都说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随着各级组织部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各种“假”干部开始浮现“水面”,曝光于众人监督的视线之下。
“假”干部的出现是对公权力的严重损害。缘何有人冒险进行“造假”?甚至出现了“仅性别为真”的履历,而这样的履历又凭啥“忽悠”了相关部门,堂而皇之地获取私利?显然,我们需要反思,需要纠正,需要堵塞漏洞。
“仅性别为真”的履历凭啥“忽悠”?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有关部门把关不严格,选人用人不严谨,程序不规范,给造假之人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还应该深挖是否存在不正之风。造假是否存在利益分配的腐败,是否存在权钱买卖的腐败,是否存在裙带关系的歪风,如此等等,必须深挖,更必须严厉惩处。
造假者没有市场,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是对队伍先进与纯洁的保障,是对公平正义的保障。造假者多进一个,就挤占了一个位置,就挤占了一个应当有作为者的空间。对造假者不遏制,不打击,不查处,不“亮剑”,造假之风存在一天,繁衍一天,“忽悠”一天,则贻害无穷。只有造假者彻底没有市场,强力清除选人用人过程中的“病毒”,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才能够让经济社会、队伍建设以及公平正义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
“仅性别为真”的履历,造假的手法到了触目惊心之地,令人汗颜。要尽早尽快斩断“假”手,汗颜之后,我们应该提高思想认识,以狠抓整治的铁腕,严防造假者乘虚而入,坚决纠正“假”履历、“假”干部的“病态”,真正选好用好干净、作为、德才兼备的干部,让没有水份、含金量高的干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谊军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