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腐过程中,除了“苍蝇”之外,不少“小老虎”也将廉政账户当作贪腐的“挡箭牌”。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各种形式的廉政账户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在防止更多官员走上腐败之路的同时,它们也尴尬地与一些贪腐案件产生联系。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在现有媒体报道中,“挂”在廉政账户上的贪腐案有近十起。(3月18日《法治周末》)
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禁令和措施“打虎拍蝇”,将反腐斗争引向深入,取得成效是显著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形式依然严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行动。各种媒体报刊几乎天天都在报道与贪污腐败相关的信息,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和震慑力,但是极少数官员依然视而不见、铤而走险、孤注一掷,说到底就是抱有了侥幸心态,将党纪国法抛于脑后,一切向“钱”看,绝不回头。
随着反腐形式的多样开展,有一种叫“廉政账户”的制度开始盛行。其实,廉政账户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反腐败高压态势下产生的一项特殊制度,它为党员干部上交无法退回或不便退回的礼金建立了一个“绿色通道”。表面上看,“廉政账户”一方面可以为上交账款提供载体,一方面也可以让某些官员悬崖勒马,同时也可以为国库增加资金,作用是积极的;从本质上看,“廉政账户”又具备隐蔽性,一方面可以让某些官员造成假象从而“边贪腐边清廉”,一方面又可以成为东窗事发后减免责任的工具,成为贪腐分子的挡箭牌,作用是负面的。
但从近年来“挂”廉政账户上得贪腐案的数据和情况来看,纪委和检察机关并没有被这种假象所蒙蔽,“挡箭牌”终究在党纪国法面前是形同虚设的。从某个角度说,上交廉政账户的行为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其中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拒腐型清官”,一种是惺惺作态的“伪装型贪官”。不论哪一种,上交了账户都应该进行调查特别是数额较多、次数频繁的,想必前一种抱有平凡心态、安稳踏实,而后一种则手心冒汗、惶惶不可终日。
总的说,廉政账户制度可以成为一项反腐重要工具,必须合理、有效利用,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入关键时期,各级部门和党员干部应主动适应这种反腐新常态,将“为民务实清廉”进行到底。
稿源:荆楚网
作者:毛宇轩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