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某论坛网曝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乌龙镇一村党支部书记肖某因陪镇领导喝酒,饮酒过量,猝死家中。(3月20日新华网)
又一位干部倒在了酒桌上,又是一则因酒“殉职”的新闻,笔者不禁感慨,干部队伍中在酒桌上“壮烈牺牲”的“烈士”真不算少!村干部与镇领导喝酒也许只是一起正常的朋友聚会,也许与工作作风无多大关系,但是喝酒确致陪酒的村干部死亡就成了非正常事件,也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无论于公于私,这些因酒“殉职”时间都是为一出悲剧,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我们也必须要好好反思——本该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公仆们,没有倒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却是永远的倒在了酒桌上,实在让人百味杂陈。
在我国,官场应酬历来奉行的是“无酒不成席”。“上午像包公,中午像关公,下午像济公”,这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段子也就成为了一些干部在酒桌上“迎来送往”后的真实写照。
为了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管住“舌尖上的腐败”、狠刹“迎来送往”风,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出击,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纠“四风”,再到各地出台的“禁酒令”,严禁党员干部工作日午间饮酒……整治公款吃喝、“迎来送往”的“酒文化”等歪风邪气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作风建设的重头戏。
那么,高压之下,官场“酒局”歪风是否得到了遏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一些地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沉疴陋习仍然存在,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仍然时有发生,而且,接待过程中的奢靡之风以及荒诞的“酒局文化”依然疯狂,也正因此,导致一些地区出现干部因陪酒成为“烈士”的悲剧:从去年湖北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干部肖某在陪餐后因酒后呕吐窒息死亡、安徽祁门县公安民警朱璘陪领导“交流学习”期间醉酒摔死,再到日前这位安徽省乌龙镇书记肖某陪镇领导饮酒过量猝死家中……在酒桌上,这些干部认为喝得越多,人品越好,感情就越深,因此个个都是“海量”,“宁可胃上烂个洞,不肯感情裂条缝”。倒霉的确是肖某这些陪酒者,也许一两杯就是其顶量,但是有在领导面前,“宁可胃上烂个洞”也要照顾好领导、陪好领导,殊不知,在一杯接一杯之后,真就喝出了毛病,以至于陪了领导也赔了性命,成为了“酒烈士”。
“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多地已经陆续出台了“禁酒令”。那么,禁令之下,“迎来送往、一醉方休”的旧习气能否真的被打破?事实上,“禁酒令”效果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形势大好”。在笔者看来,一份“禁令”并不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因为“一禁了之”的尴尬总是在不停地上演,不然也不会出现这则“安徽一村书记陪领导喝酒身亡”的新闻了!
官场酒局“命案”的屡屡上演,为我们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干部喝酒喝成了“烈士”,拷问着干部自身的自律意识是否到位,以及对干部的管理监管体制是否完善,对于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好好反思,探索出治本之策。
稿源:荆楚网
作者:顾一娴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