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上有这样一种怪论,认为部分干部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是反对“四风”带来的。果真如此吗?(4月9日新华网)
可以说,公众对“为官不为”问题丝毫不感到陌生,甚至“倍感亲切”,因为“为官不为”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近期不就有几起典型“为官不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河南鹤壁市一官员上班时嗑瓜子,河北平山县安监局一名韩副局长上班时间酣睡卧床接待访民……此外,诸如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期间玩游戏、看电影、购物、午休,工作拖拖拉拉,为民服务意识淡薄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为官不为”已成为公众反应非常强烈的官场沉疴之一。
“为官不为”是官场陋习的一种集中表现,既是“四风”复燃的一个重要病根,也是一种变相的“四风”。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在干部作风建设上的力度和深度上前所未有,出台八项规定,全力聚焦“四风”,强力反对“四风”,作风建设成绩硕果累累,对社会风气形成巨大影响,党政新风渐成气候。然而,另一个极端却出现了:个别地方出现了为官不为,碌碌无为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这时就有人说,“为官不为”是反对“四风”反出来的。
对于这样的论调,笔者只能说,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所谓的反“四风”导致“不作为”,实际是一种托辞,也就是个伪命题。一种托词,其实是个伪命题。“为官不为”与反“四风”绝无因果联系,“为官不为”绝不是反“四风”反出来的。因为从根子上说,“为官不为”本身就是一种变相的“四风”。
诚然,我们党反“四风”的高压态势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干部能普遍感受到了反“四风”的压力,这绝对是好事。这样的高压态势,对那些犯有“四风”病的干部形成了强大威慑,一些过去不习惯被监督、受约束的干部,行为上开始有所收敛。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用权的“紧箍咒”增多、违规的成本变高、“摊上事儿”的风险加大,个别干部该干的事不干了、该管的事不管了,成为了无所作为、不敢担当的“庸官懒官”,但也不能说这些人就是由于反“四风”的压力才不作为的。因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干部,绝不会因为反“四风”而不敢干事的;相反,对于那些洁身自好、敢担当、想干事的干部而言,反“四风”只会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总之,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反“四风”力度的持续加大,干部面临的约束只会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也会越来越严,从政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新常态”之下,干部与其消极“不作为”,不如主动积极地去适应,习惯在约束中工作生活,习惯在监督下干事创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顾一娴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