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记者在北京市控烟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6月1日起,市民可通过统一举报电话12320、“无烟北京”微信公共账号进行投诉举报。该条例的执法主体是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烟草专卖局和工商部门同时进行责任范围内的监管。目前,针对条例的执行工作,正在准备出台进一步的落实方案。(4月16日光明网)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至今已有8年,吸烟者众多的状况未得到大的改变。公共场所烟雾缭绕,领导干部依然“吞云吐雾”,“无烟机关”有名无实。即使在深圳特区和武汉率先出台规则禁烟的地方,禁令也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我国的烟民众多。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亿吸烟者,更可怕的是,据《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2014》报告显示,13至15岁在校初中学生烟草使用率为6.9%,其中男生为11.2%;初中生现在吸烟率为6.4%;我国约940万初中生尝试过吸烟,而其中三分之一正在发展成为烟民。可以推想的是,高中生、大学生中烟民的比例应当更高。
吸烟不只是个人生活的小事。我国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共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然而,吸烟为什么屡禁不止呢?未成年人的盲目效仿、不良习气的相互熏染、既得利益者的有意放纵等都是原因之一。各种因素的纠结形成这一“恶性肿瘤”。控烟,已成势所必然之事。
从今年6月1日起,北京市控烟条例将正式实施。此条例的实施之下,控烟地方不只是带顶的,不带顶的室外也对吸烟多有限制;处罚对象不只是禁烟场所的经营者、还有管理者;执法部门不只卫生计生、烟草专卖、工商、市政市容,还有公安、教育等部门。如能落实,北京的市民必将深受控烟之益。
控烟必须集中全社会之力。一是釜底抽薪,减少供应。国家应逐年减少烟草的生产,提高消费税率,迫使部分“瘾君子”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而主动戒烟;二是推进校内禁烟活动。从教育引导入手、以“无烟学校”为目标,逐步减少烟民中的“后备军”;三是以制度做后盾,抓好日常监管。措施要细密、追责要严厉、处罚力度上应逐步递增,经济、纪律手段二者兼用。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无数事实表明,在问责不到位、执法不“狠”的情况下,再严厉的法律、制度都是“纸老虎”。如今,“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出台了,但如何让它“露齿真咬”,北京市党政、相关职能部门还得多啃“硬骨头”、常“下深水”。
稿源:荆楚网
作者:闲看云起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