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编制在原单位,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为“借调”。在一定意义上,借调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借调人员越来越多,借调时间越来越长,借调形式花样百出,由此滋生出懒政、怠政等“机关病”,有的更暗藏腐败,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基层干群中备受诟病。(4月27日人民网)
因临时性、突击性重大工作之需,经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借调优秀干部以充实单位力量,合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重大工作任务,本无可厚非。但一借调就是一至二年甚至更长时间,且不给被借调单位、被借调干部一个明确的说法,不仅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更是对被借调干部的极度不负责任和变相侵害,这显然是与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爱干部的精神背道而驰。
首先。单位最初为什么要借调干部,那是因为工作量大,人手不足,且单位没有空缺编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增加人员,所以才有了“借调”一说。然而,很多地方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职级晋升等都是以干部编制所在机关为单位进行的,长期借调干部却没有空缺编制来安置,让干部上下悬空,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职级晋升等在现工作单位无法进行,在原单位也因长期“不在岗”得靠边站,结果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干部,因为长期借调,搞的是两边不落好,评优评先评不上,职称职级上不去,提拔任命轮不到。这是对被借调干部事业前途的变相侵害。
其次。借调干部很多是市里向县里借,县里向乡镇借,被借调干部为了工作不得不远离家庭,“离妻别子”。长期借调也就意味着长时间无法照顾家庭,不能陪伴老人,不能照顾孩子,夫妻分居情感冷淡,干部无法尽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很容易产生各种家庭问题;另外,工资、福利待遇等都是在编制所在单位发放,长期借调也就意味着干部在乡镇拿钱,在县里花,在县里拿钱,在市里花,拿着低工资却要高消费,且很多原单位的福利待遇却因长期“不在岗”而享受不到,生活拮据在所难免。这是对被借调干部家庭生活的变相侵害。
再次。被借调干部往往是优秀能干的干部,到了上级单位,往往是工作主力军,有时甚至类似于在编人员的“奴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经常性加班加点在所难免,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另外,长期借调意味着无法解决被借调干部的编制问题,被借调人员在他人眼里貌似攀上了高枝,找到了离开基层单位,实现上调回城梦想的捷径,但实际上是进退两难,向上没有“硬关系”很难调入借调单位,向下回原单位,好像也无颜面见“乡亲父老”,整日患得患失,内心备受煎熬,而且一旦被上级机关退还,势必会产生严重失落感,甚至影响心理健康。这是对被借调干部身心健康的变相侵害。
因此,为了优秀干部的事业前途、家庭生活、身心健康,为了干部的良好发展,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严格把牢“借调关”,真正把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爱干部的精神落到实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正猛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