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有很多改革措施,我们不能再用老一套去套,该改的一定要改,该调的一定要调,必须紧跟、对表、调校。现在,有的纪检干部成了“宠物猫”、“病猫”,不履行、不会履行抓“老鼠”的责任。(5月9日中国新闻网)
纪检部门监督检查党的机构和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查处违纪党组织和党员的机关。而纪检干部就是专门监督查处普通党员干部的生力军,这就如同猫和老鼠的关系一样,猫要敢于勇于抓老鼠,老鼠的数量才会减少,如果猫自身都是“病怏怏”的,甚至与老鼠同流合污,又如何能够担当抓鼠的重责?作为纪检干部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在十八大以来,不少“老虎”、“苍蝇”被查落马,既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展示了各级纪委部门的监督查处水平与智慧。如今,纪检干部这只专抓老鼠的“猫”却病了,或是甘当过太平日子的“宠物猫”,这种现象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在震惊之余,更需要相关部门寻找“替猫治病”之策,因为“纪检猫”生病比“鼠患”更可怕!
“纪检猫”生病,也应该是有原因的。一些纪检干部之所以不履行抓“老鼠”职责,显然是因为不敢、不愿、不想的思想在作崇。抓“老鼠”可能遭到报复惹不起“大人物”而不敢抓;抓“老鼠”要得罪人而不愿抓;抓“老鼠”搞得累而不想抓。
但是,抓老鼠是猫的天职,抓腐败分子也是纪检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得罪人在所难免,既然承担监督责任,就要敢于较真、敢于查处、敢于问责,不要搞守株待兔,要主动出击。抓监督一定不能含糊,不能“做做样子”,要做得罪人的“专业户”。只有这样,才不愧对党和政府的交待,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
严防“灯下黑”是各级纪委机关必须啃的“硬骨头”,坚决防止纪检干部这只抓鼠的“猫“变成“宠物猫”、“病猫”。 各级纪委对骨头不硬、能力不强的纪检干部,坚决清理“自家门户”,一方面不纵容恶习,另一方面也能形成榜样,打开一个新局面。
面对腐败和反腐败的胶着状态,纪检监察干部是恪尽职守,还是独善其身?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还是畏畏缩缩、临阵逃脱?显然答案是唯一的。作为普通党员干部,应该从纪委“清理门户”的行动中看到新常态下的变化,积极转变作风,敢于担责、有所作为,做到德才兼备,主动适应新的政治生态。
稿源:荆楚网
作者:许刚
(作者:沈素芬)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