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证霸”4年拿65个证书,投50份简历未获面试通知。准毕业生孙梦涛,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其中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坐拥4次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5月10日映象网)
“证霸”就业受挫,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证书不一定等于能力,现在很多大学生应聘时都会出示一摞一摞千奇百怪的证书,用人单位早就习以为常了,并不会因为谁证书多而多看一眼。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对大学里存在的盲目的“考证热”而言是一剂清醒剂,提醒大学生们要更加脚踏实地,不要为了考证而考证,更不要认为有一堆证书装点门面就能“前途无忧”了。
不过,虽然某些证书在求职时不那么吃香了,但“证书依赖症”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却依然未能根除,有的还非常顽固。例如,有“过来人”就分析说,学历远比证书要重要,孙梦涛的65个证书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这虽然只是猜测,却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而学历依赖,究其实也是证书依赖之一种。
毋庸讳言,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在某些方面过度依赖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有时候,一张“纸”比实际能力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实际上,有没有文凭、有什么文凭以及有没有证书、有什么证书,并非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惟一标准。不少有文凭有证书的人难逃“高分低能”的桎梏,而很多无文凭无证书的“双无人员”却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举不胜举,无须赘述。
之所以有人认为证书奇货可居,之所以有人对证书趋之若鹜、为了一纸证书孜孜以求,无非在于其本身所蕴含的高附加值。所幸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附着于证书之上的光环逐步被剥离,理性的用人单位也对证书有了更审慎的态度。只有重新构建更科学更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重实际、轻形式,才能彻底破除“证书依赖症”,让证书回归本位、让人才各得其所。
稿源:荆楚网
作者:乔志峰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