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丽:理性看待“出名要趁早”
发布时间:2015-06-01 10:19:35来源:荆楚网

  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不少家长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童星。“造星热”的背后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但不容忽视的是,“造星”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以及不少“形式大过内容”的“童星加工厂”借机“宰割”家长。(5月31日澎湃新闻)

  作家张爱玲曾有言“出名要趁早”。中国许多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的心理,不惜倾尽精力、财力、物力让孩子学习“艺能”或提高孩子“智能”,努力为孩子争取“出镜”机会,以期年少成名、出人头地。而“出名要趁早”也成了父母为孩子“搏名”、“搏利”的至理名言。

  无疑,“年少成名”对父母而言具有巨大诱惑。不论是出于对孩子“前途”考虑,为孩子打下一个更好的“知名度”与“需求市场”,还是出于父母自身的曝光需求与金钱利诱。从短期来看,“造童星”似乎对家长、孩子双方利处颇多,但从孩子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名利双收”所带来的巨大曝光度、异于常人的压力与社会浮华之气,也在过度“消费”童星的童年,让他们被“名利场”过早催熟!

  我们社会已有太多年少成名者最终沦落为现代“方仲永”的悲剧。从20岁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一炮”成名的柯震东,因 “吸毒”被北京警方拘捕。更年轻的有14岁在YouTube“一唱成名”的贾斯汀·比伯,成名后因其“满世界闯祸”、巴西“红灯区消费”甚至对粉丝喷发“口水炸弹”等负面形象而被粉丝吐槽不断,甚至被美国部分民众要求“驱逐出境”。在“造星热”的娱乐时代,童星们被过早的商业化,当我们一面被“小正太”、“小萝莉”的天真烂漫“萌”倒时,也在无意中放大童星们的光环与消费孩子们的天真。

  “出名要趁早”,但倘若名气过大而与年龄、心理成熟度不符,“成名早”是否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与阻碍呢?试想一下,网络时代的今天,成名相比于过去,机会更多也更易,但另一方面,在“浩瀚‘星’海”的世界中,任何一名童星也比过去更早的“划落‘星’际”,被人遗忘与忽视。年幼尚不知“愁滋味”与经历风雨的孩子,该如何面对成名前后与被人忽视、遗忘的心理落差呢?更重要的是,童星在成名后,不得不面对学业、事业的取舍、安排。本该与同龄人嬉戏玩耍、在记忆力与学习能力最佳阶段学习知识的孩子,却奔波于各大片场与摄影棚之间,在镁光灯下度过童年,这是否就是孩子的快乐童年呢?

  在笔者看来,“出名要趁早”对于张爱玲本人及其所属的时代有其特殊含义,但却不能代表“揠苗助长”式的“趁早出名”。只有通过个人历练、积累知识,通过个人奋斗,才能实现“不负青春韶光”。理性对待“造星热”、不形式化解读“出名要趁早”,尊重孩子自身成长规律,不急功近利,不让“星梦”遮盖“童年”,才是对孩子成长的最大关爱与呵护。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丽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