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做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并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6月9日《新京报》)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已经国际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不能指望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最起码我们也不能强迫“全中国都在说外国话”。当所有行业都在“以外语论英雄”的时候,我们就走在了极端道路上了。
这次在评审标准上,为乡村教师松绑,不再评审外语成绩,其实是本位的回归。对于乡村教师而言,他们掌握的知识当然越多越好,但是也不是所有知识都有用处。教师没有必要成为杂家。只要在某一领域成为佼佼者,就能实现教育的阔步发展。假如一位乡村教师,什么知识都懂,却什么知识都不精通,如何教育好孩子?
我们更需要的是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师队伍。语文老师是语言专家,数学教师是数学专家,英语教师是英语专家。这样的专家型教师多了,才能将更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试想,一位语文老师也会英语,又能如何?只会是什么知识都懂点,却什么知识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最终,就会给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乡村教师未必要成为什么都懂的杂家,却应该成为精通一二的专家。逼着他们讲着一口“外国人听不懂的外国话”,又有多大意义?所以说,国家这次在外语成绩的测评上,对乡村教师的通融,是理智的表现。
但是,不评审外语成绩,不应只是乡村教师“福利”。乡村教育存在的杂家现象,在城市教育上也是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一些国际友人来访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也只能进行简单交流,人家能够听懂的也就是“哈喽”了。外语的教条考核,让我们出现了“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听不明白”的尴尬。如其这样教条,倒不如把外语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士去做。
还不仅仅需要取消普通教师的外语成绩考评。眼下的各种招聘活动、资格认定,已经到了“无外语不成席”的地步。无论是上报任何职称,都必须有英语成绩,无论招聘什么公职人员,都必须有英语考卷。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最为重要的是,很多行业用不到这样的知识。你说一个乡镇的公务员,一个环卫所的所长,有必要达到英语四六级水平吗?笔者并不排斥外语,但是觉得不能走火入魔,可以掌握促进交流的部分语言,而不需要成为全才。
这次对乡村教师的通融,不能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起点。我们要理智的把外语这门知识交给专业人士,交给喜欢它的人们。不评审外语成绩,不应只是乡村教师“福利”。教师不是板凳,外语也不是扁担,就别非要把外语和老师教条的捆绑在一起了。专业外语教师更专业,才能有利于学习外国话。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