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媒体报道了上海“内鬼车牌”的新闻。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原上海市国税局科员傅某某、蒋某某串通黄牛,通过在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上偷盖真章或涂改、拼接等多种手段骗取私车额度,致使5000张“内鬼车牌”汽车上街,非法获利2.2亿元。(6月11日《新京报》)
车牌拍卖本是为了限制私家车的大幅增长,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反而给这些贪婪的蛀虫提供了可以牟利的空子,几个小小的科员、几种并不高明的作假方法,就轻易获得了几亿元的非法收益。这样的事实不仅暴露了车牌拍卖制度的不足以及管理上的混乱,更严重挑战了限牌和车牌拍卖的公正性。
车辆限牌、车牌拍卖并非上海的独家措施,很多大城市都有相关的政策。而在一牌难求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在制度并不完善、权力寻租空间巨大的背景之下,公众还存在很多质疑。这样的“内鬼车牌”还有多少?是否仅限于上海一地?又是否有更高的权力保护伞参与其中?这张“最贵的铁皮”背后还有多少公众未曾发现和了解的猫腻?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尽快的给出答案。
而要回答好公众的这些问题,仅仅处理几个倒卖牌照的黄牛和几名工作人员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刻的挖掘事件的根源,从根本上反思现行的限牌和拍照拍卖流程和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将公开、透明的监管引入到车牌拍卖当中,从而切实堵住权力寻租的漏洞,根除“内鬼车牌”滋生的土壤。
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不改变,车辆限牌和车辆排拍卖的制度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一车一行,事关民生,小小的车牌同样是公众的利益所在。堵住滋生腐败的空间,让公开、透明的阳光照在这块小小的铁皮之上,不论是对广大民众还是对有关部门,都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敏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