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武汉绝不能输,输了就输掉了未来!”昨天,一场颇具“互联网+”精神的会议——武汉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这场会议,也吹响了武汉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集结号。(7月21日《武汉晚报》)
从一根光纤,到一座光谷;从一个城市圈,到一个中三角,日新月异的武汉上演着“武汉每天不一样”的“传奇”。它用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树立起了“文明城市”的口碑;它用改革创新打破了中部崛起的壁垒,创造了“经济过万亿”的神奇,也必将用行动证明“创新型城市”的不懈追求。
众所周知,互联网产业本身就有着滚雪球的集聚效应。北京互联网创业的爆发,深圳巨大的人才吸附力,广州微信产业的腾飞,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崛起,作为“创新创业”四大巨头的“北上广深”,走在时代的前列,用鲜活的实例证明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
武汉市,作为中部城市的中心,可以说,是继“北上广深”之后又一个奋力打造“人才”高地、培植“创业”沃土的城市。从早前的“科技十条”,到熟知的“人才计划”,再到当前的“1+9”政策文件,武汉市力图打造“创新型城市”的决心和势头不容置疑。
当然,我们不得不看到在转型过程中的困难,缺失移动互联网的新兴领域,融资等产业链条的缺失,创业氛围的淡化……是摆在武汉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互联网+”时代,武汉该何去何从?如何沉淀出武汉“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在笔者看来,技术、模式、思维,缺一不可。
思维先导,拥抱变化。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要敢于打破政策的瓶颈,要勇于承担转型的阵痛,要突破创新者的窘境,最最要的就是思维。
技术升级,产业转型。“互联网+”技术的本质就是数据化的技术,未来商业的本质就是数据。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重塑传统产业价值链,使得价值链由线性变成网状,用户成为整个价值链的核心。如何实现运营数据化、渠道扁平化、信息共享化、协同网络化,技术是关键。
模式更新,谋篇布局。位于中西部的结合部、长江流域的中游、中部五省的居中位置,武汉具有“中部之中”的区位优势,通过对IT产业的支持力度与产业环的完善,谋后而定弥足重要。创业街区的规划,人才高地的建设,企业落户的实施,如何互联互动,就需要全面的布局。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武汉绝不能输!”市委书记的铿锵话语,必将用时间沉淀出“互联网+”时代的武汉“集聚效应”。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夏青玲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