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队长陈支平告诉记者,为使麻湾村每一个贫困户都能脱贫致富,他们在大力推广“辣椒、玉米、猕猴桃”立体种植模式的同时,还切实了解了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那些特殊的贫困户制定相应的脱贫计划,并“一对一”签订承诺书,让他们享受“定制服务”。(8月24日 荆楚网)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 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湖北省近年来经济总体水平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但仍有部分西北地区处于贫困状态,需要政府部门的扶贫与帮助。相比于传统的粗放扶贫,本次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更是精准“造血”。
精准“造血”体现因地制宜,有利于当地科学发展。扶贫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给“病人”治病,有良知的医生都希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采取最适合患者的“良方”。同理,搞扶贫工作也要查清“贫因”,从问题实际出发,采取科学合有效的手段,帮助当地早日脱贫致富。比如,对于有些平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等。
精准“造血”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当地持续发展。相比于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和单方面的资金投入,类似于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推广“辣椒、玉米、猕猴桃”立体种植模式的精准扶贫,更能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带去温暖与关怀,更能给他们带去创造富裕幸福生活的能力与信心。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那些特殊的贫困户制定相应的脱贫计划,也有利于当地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定制服务”式的“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造血”,有利于当地科学、持续发展。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磊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