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凌致远:精准扶贫,更需要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5-08-27 11:44:24来源:荆楚网

  8月23日,荆楚网记者来到湖北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麻湾村时,村民王志兴正在自家地里采收辣椒。他兴致勃勃地说:“按目前的长势和价格,一亩地变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在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的对口帮扶下,神农架林区125个贫困户共648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8月24日荆楚网)

  要致富先脱贫,这就好比一个队伍想迈开大步往前走,就要保证没人拖后腿,掉大队。现在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打好扶贫攻坚战,一方面,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平心而论,我国政府为一部分人口脱贫致富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让群众过时小康生活,仍然仍重而道远。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世界性的难题,许多这方面的做法常常遭受研究人员的诟病。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第一,脱贫致富方面的投资,如同一切投资一样,也存在一个所谓“边际效益下降”的规律,越到最后效益越低,工作越困难。正由于这个原因,就是很发达的国家也有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不能被轻易“消灭”。在经济学上,总会有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内,开发性扶贫的效益是一个负数;这个边界内的贫困人口,只能通过常年救济的办法使他们享有一种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他们的子女能接受正常的教育。仅此而已,别无他法。

  第二,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对于他们,开发性的扶贫支持不仅在直接经济效益上是低下的,在环境保护上也是低下的。据农业史学专家的研究,中国在几百年前传入玉米和土豆等后,致使大量人口得以在气候恶劣的高寒阴湿山区生存。他们用毁林开荒的办法种植农作物,勉强得以活命,过着一种极为贫困的生活。对于这部分人口的脱贫致富,投资越大,越意味着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三,由于宗教和文化的某些原因,总有一部分人口在一定时期里不接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都是如此。这部分人口的脱贫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这些人口的后代最终会接受现代文明,但过程比较缓慢。政府对他们采取急于求成的政策,反倒不会有好结果。

  第四,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扶贫投资的运作方式本身,也有一个效率问题。在扶贫资金的总量中,总有一部分被扶贫工作的“传递渠道”所消耗,到了直接的贫困人口头上,可能所剩不多了。如果考虑到腐败现象和监管的难度,扶贫资金的效益会更低

  以上事实的存在迫使我们考虑扶贫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效率问题。

  第一,不能希望通过所谓“开发性扶贫”使所有的人口都能摆脱贫困。一个社会总会有一部分绝对贫困人口,他们需要政府救济,特别是他们的子女需要在教育方面得到慷慨帮助。第二,在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国家要帮助那里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第三,对于由宗教和文化原因造成的贫困,政府也不必在扶贫帮困方面操之过急,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促进那里的经济开放。第四,更重要的是应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切不可搞那些浪费钱财的项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致远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