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不仅各色各样的高价月饼现身广告和柜台,打着“特供”、“定制”、“专版”旗号的烟酒也再次升温,似有卷土重来之势。(9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人情往来,古已有之。从元旦、春节、到“五一”、端午、再到中秋、国庆。中国人很讲“人情”,很讲礼尚往来,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一员,也难免俗。于是,不少干部们认为收礼品不违反原则,抱着“收一点、拿一点无所谓”的心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人情往来”的乐趣。
中秋将至,市场行为反映社会需求,一些生产厂家对公款消费的畸形购买形式还抱有幻想,另一个层面说明了一些干部对“纠四风”还存有观望之念、侥幸之心。领导干部不妨想一想,送出去或收回来的月饼到底是“人情馅”还是“人情陷”?恐怕吃下去的是美味的“人情馅”,却掉进了无尽的“人情陷阱”。
现代社会的“人情”渗透社会领域的层面越来越广,一些职能部门靠行政权力“卖人情”,有的公务人员靠公共权力“卖人情”,也有科研单位靠学术资源平台“卖人情”,传统的风俗习惯变成了赤裸的“人情买卖”,部门利益化、职位利益化、资源利益化、交往利益化成为“人情”基本的心理预期,让人情陷入逐渐褪色的无奈境地。
在一些人眼里,“节日礼品”成了拉拢关系的正当理由,披上了“人情往来”的外衣。“讲人情”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使领导很“舒服”、很“受用”,这是一种“温情贿赂”,是隐性的“权钱交易”,然而只要是非法所得,必然构成腐败。人本无贪欲,也是从收人一瓶酒、一条烟、一盒月饼开始,只要思想上开了一条小小的裂缝,就难以抵挡住以“人情”为掩护的糖衣炮弹的进攻了。
我们又不禁要问,礼与贿、情与法界限在哪里?人情往来缘何成为权力腐败的“桥梁”? 有了“人情消费”,谁能保证会彻底杜绝以权谋私?因此,尽快遏制“人情消费”已经刻不容缓,因为它的泛滥,不仅浪费了国家财政,助长了权钱交易之风,降低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更是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秋、国庆将至,人情往来密集,也往往是“四风”问题的集中爆发期,过去曝光的种种案例,也彰显了中央纠四风的决心,中央纪委紧盯节点步步推进,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抓、一个具体问题一个具体问题的抓,步步为营,将久久为功。
作为官员,首先就得过“人情往来”关,这关过不了,后面的腐败必将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陷入权钱交易的深渊。真诚地奉劝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名义送上门的变味“节日礼品”,毫不留情地将这些“糖衣炮弹”拒之门外,以身作则扔掉庸俗的“人情”陷阱,引导文明简朴的社会新风。
稿源:荆楚网
作者:毛亦书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