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河南电视台《法治现场》报道,8月30日下午,河南开封的一名老人驾驶一辆电动车在虽有积水但无碍车辆行驶的马路上慢速驶过,到路中央时不知何故突然摔倒,车翻人倒地,半浸在并不算深的水中挣扎不起。路边有多人目击,甚至有人立即走到其旁边,但却犹豫未出手相救,老人最终不幸离世。
又是老人摔倒的事件,又是“不敢扶”的新闻,这种场景似曾相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报纸里,也许哪天也会偶然地成为自己的亲生经历。老人摔倒而路人不扶,这种新闻如果放在十年前,估计当事的路人会被围观群众的唾沫淹死,这种违背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和人伦底线的行为令人愤怒,自然为人们所不容所不齿。可是,如今这则新闻的评论却倾向于同情和理解路人。短短十年,世道人心变化得可真快,令人不由自主地感慨万千。
河南开封的这位老人在阴雨天摔倒,目击者不少。据报道,有两女一男见到有人摔倒即刻趟水过去,但靠近落水者看一眼后,没有伸手去拉,而是马上又缩回路边。要说路人泠漠无情,要说国人道德滑坡,这明显说不过去。在雨天能淌水过去马路中央,这足以说明他们有帮助他人的诚心和冲动。可是,他们为什么在看到摔倒者就犹豫了呢?我想,不少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发现这是位老人,是位不慎摔倒而濒临死亡的老人。此刻,袭上他们心头更多地应是恐惧和惊慌,因为这是种无奈,因为现实比冰雨更能令人感到寒冷。
同样是雨天,同样是摔倒老人,不一样的是发生地点。一个多月前的下雨天,四川彭州一老人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在一路口不慎摔倒,一名骑自行车的学生路过,热心地询问伤情。但是,该学生却遭到老人的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公安调取监控画面,为学生证明了清白。我们不清楚这则新近发生的新闻对该事件中的路人心态是否有影响,但此前关于扶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有的在警方的帮助下得到清白,而更多地成为“罗生门”,好心救人却平白无故地为自己惹来官司。试问,长此以往,谁还敢扶,谁还愿意扶?
老人摔倒,路人不扶,这种社会现象的争议已达数年之久,可是直到如今大家仍心有余悸。个中原因,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在监控设施缺失和法律保护缺位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保的意识,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不应该受道德绑架的。老人摔倒,路人不扶,决不能归咎于路人的冷漠无情,也不能归咎于路人的自私自利,应该多想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而破解此社会难题的关键在于重塑公众的正义感,虽任重道远,却迫在眉睫。
稿源:荆楚网
作者:程传波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