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籍官员、原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6日辞职了。现年50岁的他成为继今年6月菏泽副市长张毓华辞职后,山东从地市级党政机关辞职的又一位厅级官员。
舆论哗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这一次公众的反应和以往的公务员辞职还是有明显不同:前两年,公务员辞职新闻一出,网民的第一反应是指责基层公务员待遇低,公务员是迫不得已才出外谋生路。——一言以蔽之,公众抱怨体制不公远多于对自身和未来发展的反思。
而这次很不一样。厅官辞职新闻曝出后,网友们的留言是这样的:“辞职的官员越多越好,官员辞职应该成为常态,有进有出才活嘛”、“现在的社会,有了选择职业的权利。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有成就感,有了思考的时间就会有尊严。有了成就感和尊严就会快乐。”一片理解和看得开的包容。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对梅永红辞职之举作了自己的推断:“部里估计是回不去了,上不去了。地方也不欢迎空降的。走也好,出去当个职业经理人也不错。”有的甚至觉得,“性格使然,抱负没办法施展,走也是一种解脱。”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综观下来给人的感觉是,绝大多数人当下已经开始认可公务员辞职之举,并认为“厅官辞职挺正常”。
如果对比几年前对同一件事的舆论反应,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项很重大的舆论嬗变!时间倘若退回到几年前,“官本位”思想是那么顽固地存在于公众“深深的脑海里”。
先来说说“官本位”思想。“官本位”,也即是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一套价值观。在这套思维里,所有行政人员的职务职称、个体身份、地位都相对应于或折合成一定级别的官阶,并以官阶定尊卑、高低,而不以真才实学、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来衡量个体的价值。由此,促成了公众“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的普遍价值取向。
缘于这种意识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精于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把“升官”作为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一些已经当了“官”的干部热衷于搞“自我设计”,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把做工作当作升官的阶梯,或是向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还有人为了个人的升迁,急功近利,虚报浮夸,欺上瞒下,不择手段。
“官本位”树立了“官”在民众心中的神圣地位,于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它自然也就引来全社会对其的盲目膜拜、顺从和追求。所以,以往偶尔曝出的每一起公务员辞职案例,都仿佛是一颗投向大陆的原子弹,其引起的舆论不解和轰动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
因而,对比今天的“厅官辞职”与以往公务员下海之间舆论变化,我们禁不住感叹:群众思想已经开明太多,社会舆论也已经包容多了!
回到原题。其实,“厅官”梅永红辞职后会走向哪里很难说,因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有一点可以断定的是,梅永红未来肯定不会再在公务员队伍里混,而他往后所受到的前呼后拥和点头哈腰,也一定没有当市长时多。
所以,走出如今这一步,想必梅永红是早已经想好了的。
主动放弃高位重权,必然是因为心之所向。
写到这里,笔者的感受是,中国正在向一个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注重效率的现代化国家前进。所以,如果梅永红确是属于学者型、实干型人才,那么体制外的环境将赋予他更大的舞台去挥洒自我、锻造辉煌。
这个时代,真没必要将“体制内”奉若圭臬。
我再说一句:梅老师,你大胆地好好地往前走。
稿源:荆楚网
作者:沈素芬
(作者:杨虹磊)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