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箭语:精准扶贫要在“三知一扶”
发布时间:2015-09-29 15:58:40来源:荆楚网

  贫困是全面小康的“担架”,也是社会的隐痛。唯有高效扶贫、精准脱贫,才能缓解局部贫困,让暂时的掉队者摆脱“担架”、加速赶超,实现共富。

  昨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提出,至2019年,湖北省将兑现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荆楚网9月29日)。对于如何脱贫摘帽,《决定》已然列出了时间表与路线图。但由于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落差,扶贫精准度就必须适应更高要求,也只有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三知一扶”上做精细文章,才能吃透精神、精准施策、有序脱贫。

  精准解读知目标。精准扶贫的“战略白皮书”虽已问世,但要撬动贫困雪球,关键是找对支点和杠杆。无论政府投入、社会支援、市场参与,都离不开人这个核心变量。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会议、培训、调研等途径,迅速传达《决定》的战略意图;通过建档立卡的“一号工程”为扶贫攻坚战役提供精细的“作战沙盘”,从而使“四个一批”的战术技巧更易实现精细作业;还必须增加互动、通过干部群众、社会人士同扶贫对象的座谈,发掘扶贫线索、共促路径共识,让扶贫工作产生“志愿者+自愿者”的良性叠加效果,让“或然”成为“必然”。

  精准施策知取舍。扶贫关键在“扶”而不是“背”,必须客观取舍。先要避开“过度医疗”的善意误区。区分“扶”和“救”,将该纳入医疗救助、丧失劳力和发展基础的对象划归救助群体,在生存生活上而非生产发展上做“杯水车薪”。还要力克“锦上添花”的投机心态。针对“扶弱难脱贫、扶强好邀功”的错误政绩观,应通过民主、公开的形式对扶贫对象严格筛选,挤掉“虚贫”的水分,让红利流向最需要的人。要扶有志之人。社会上不乏“烂泥扶不上墙”的自甘堕落者,将扶贫政策看成物质施舍。这种全心全意“等靠要”的倾向,只会造成“赖在穷窝不起身”的负面效果。此外,扶贫的精准在于因类施策、抓住扶贫“主心骨”,细化到一个家庭,“扶壮扶苗”的脱贫效果远好过“扶老扶弱”。总之,只有坚持“自强者必扶”的利益导向,才能唤醒扶贫对象“勤劳改变命运”的志气。

  精准观测知动态。贫困因为是相对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平均生活水准的“掉队者”。加之,因病致贫家庭向好向坏的变量存在,也使得脱贫并非如理论计划一样顺利实现——扶贫永远都在路上。《决定》提出“加强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建立阻断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战略远见要化为具体布局实属不易。这需要对包括暂时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人群进行“大数据”观测,通过科学标准对每一个扶贫攻坚期、每一户对象做动态评估、年度研判,在实事求是前提下考虑对扶贫策略的调整,而这也仅仅是扶贫动态的局部。局部问题不解决,阻断返贫致贫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扶贫实为“扶心”。扶的是扶打赢“攻坚战”、更是“持久战”的信心。每一轮脱贫时间表都只能是阶段性的作战计划,尤其在“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之下,就必须做好代际相传、久久为功的心理准备,绝不能指标落地、鸣金收兵。扶的是决定家国和民族命运的民心。就此而言,精准扶贫应该是平等人格和地位上的扶助,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倾销廉价的同情。对于党员干部,扶贫工作一头连着与衣与食的乡愁,一头连着反哺奉献的责任。扶贫更像是“走心”偿还历史欠债的“减法”,贫困若不消除,根本谈不上所谓政绩。

  一言以蔽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做好精准扶贫的工作,最终扶起的将是百姓的笑容、社会的担当、国家的形象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箭语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