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10月16日中国日报网)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获知世界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新闻。但网络同时也是现实世界的虚拟映像,少数人把现实生活中没有表现的不良生活习气发泄到网络上,网络低俗语言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对谣言、暴力、色情等负面信息进行了整治,某些打擦边球的网络低俗语言,比如说屌丝、逗比、你妹、草泥马、我靠等,却依然在野蛮生长。
应该说低俗语言,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会存在,社会发展世俗化的一面也难以改变。但是,现代社会的各类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启迪思维、培养价值观的作用。如果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量使用低俗语言,会在社会生活中无意识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养成和蔓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他们畅快地表达自己时,是否想过这是对别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一种“污染”?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接触网络,不难想象,当我们的后辈一口一句脏话并习以为常的时候,那场景必然不堪。
各类媒体近年来大有广泛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之势,有其必然的原因。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娱乐节目多以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来哗众取宠、吸引眼力,进而提高收视率;而报纸、网络等媒体也无非是为了提高作品的关注度和点击量,进而提高订阅量。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或正在使用一些网络低俗语言,初衷可能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栏目或作品更加接地气、受欢迎,殊不知,媒体从诞生之日起,也同时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正向传播的双重使命。换句话说媒体以高雅的文字语言引领社会风气,才是正道。以前造词者都是文人雅士,引得众人模仿,方才有“洛阳纸贵”一说。
网络低俗语言迅速蔓延,一方面是由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报纸、广播电视的低俗来自于网络语言,社会戾气集中爆发在网络上,而虚拟社会和自媒体无法自我监管。部分公众人物、意见领袖自觉不使用低俗语言,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是文化管理部门没有强有力的规范引导。个人私下的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来引导,但是对于媒体,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监管。以深刻的思想代替浮躁的语言,以平淡真实的文字代替暴力粗鄙的恶语,对语言文字多一份敬畏,是每一位媒体人的必修课。
网络语言不仅反映着当下社会的网民情绪、一个层面的民众素质,也同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没有道德洁癖,但也不希望看到污言秽语到处都是,更不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荣耻不分。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争创或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有文明需求的大环境下必然容不得网络低俗语言的肆意传播。我们当下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地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使之彻底失去立锥之地,从而为文明城市家园、和谐网络空间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怀海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