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郑端端:别让“道德币”被功利绑架
发布时间:2015-10-20 10:01:31来源:荆楚网

  10月16日,家住龙湖郡50栋、现年63岁的朱幼萍从龙湖远达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一桶食用油。但这桶油并不是由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或者其他普通劳动所得,而是从一本深红色的存折“兑换”而来。存折上面存的不是金钱,却是朱幼萍从今年1月份以来参加小区义务巡逻、帮助残疾人做卫生、在社区老体协活动室值班等兑换存下的“道德币”。(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其实,“道德银行”“道德币”并非龙湖远达社区“首创”,早在2002年湖南长沙岳麓区望月湖社区就创建了全国首家“道德银行”。之后陆陆续续在全国掀起了“道德银行”热,然而大部分都是“过把瘾就死”。此次,虽然龙湖远达社区已经有接近1000人开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但通过“道德币”的刺激能否唤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尚,让做好事成为一种新常态吗?我们不得而知,还有待观察。人们是否会像QQ农场一样,开始图个新鲜,之后慢慢厌倦,最终在失去了荣誉感和获得感之后,草草收场。“道德银行”也仍旧走“高开低走”的老路。

  事实上,设立道德银行初衷是美好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良知、美德、善心、善行。但是,“道德币”虽不是货币,一定程度上却能兑换“商品”,也让其成为小范围内流通的“价值”。我们知道,道德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但道德币的存在却无形中让人看到“利”的诱惑,只要做好事就会有回报的“等价交换”。此时,急功近利者有之,不劳而获者有之,贪图荣誉者有之,势必滋生唯“道德币”是图的“好人好事”,亦或是暗箱操作。此时,不计回报、无私的“道德”早已不在,单纯为了“道德币”去做好事已经脱离了道德的本性,失去了道德“本色”,更让道德蒙羞。

  还有,再好的体系设计初衷,一旦用“道德币”来衡量道德的尺度,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走入误区,也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比如,“道德银行”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积分细则,对于党员来说,为了获得“先进”,难道非要为了“争”得1个道德币搞服务群众的“假把式”,这样的为民服务不仅不接地气,更令人生厌;对于社区群众来说,为了那点“柴米油盐”和“星级文明户”,难道非要“义务献血”“爱心捐款”吗?不捐款的、道德币低的住户,为了获得“高分”肯定“趋之若鹜”,显然会让“星级文明户”评比演变成相互“攀比”,此时“道德币”早已异化为道德“逼捐”,偏离了道德的本意。

  笔者认为,不必夸大“道德银行”的作用,疯狂的“道德币”会让道德黯然失色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道德一旦“变现”,道德势必无处安放,直至变味、“沦陷”。不可否认,“道德币”是对做好事市民的嘉奖,是对市民人品和精神的肯定,其善意不可低估,却也无须放大。众所周知,道德本来就是“无形”的,是人本能体现出现来的东西,如果一旦“变现”,在潜移默化中将被功利绑架,沾染了“金钱”的铜臭,这种“道”与“德”就不再是传统道德中的“道”与“德”了,甚至在急功近利的推崇下走向反面,成为“伪善”。

  法国人卢梭说,“道德种子是很难生长的,必须有长时间的准备,才能使它生根。”道德世界不是成色均匀的美玉,而是由低到高的阶梯。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依靠单纯某一项举措就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一身正气,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倡导社会良好道德风尚,宣讲传统道德的内涵,才会慢慢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端端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