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生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天价大虾事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一只38元的虾就抵消掉了山东旅游局几个亿的广告效果,“这个事情的管理职权在工商和物价等部门,旅游部门虽然是在主动作为,但是已经越权了。”(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
相对于“黄金周”前夕的造势,旅游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越权了”的感叹,显然是因为在这个“黄金周”里,不如人意的事太多了。如果说“一只38元的虾就抵消掉了山东旅游局几个亿的广告效果”,那么,综合“黄金周”期间发生在旅游市场的各种宰客现象,也是让旅游局很扫兴的。如何收拾和整顿这个“残局”?旅游局的“已经越权了”,足以暴露出对此的力不从心。
其实,与其旅游局现在说“越权”,还不如说一开始就发力过猛。曾在十一黄金周前夕,在假期的安排上,旅游局方面就一马当先。在“周末两天半短假”引发热议时,笔者就提出了异议:“对假期说长道短的为何是旅游局?”当时就觉得假期的安排是劳动部门的事,不应该是旅游部门唱主角。
从促进旅游消费,加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部门这样也无可厚非。然而,对于旅游这个消费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其中的文化元素是占了很大比例的。如果将其也纳入“钱袋子”,各种赚钱手段必然层出不穷。毋容讳言,从旅游局在假期安排上的喧宾夺主,到各地旅游部门的造势来看,都已经把旅游当成了从游客身上“滤油”的工具。所谓的“黄金周”,也不知是形容这个假期之美,还是其中的“含金量”?就如某些导游直言不讳的“黄金周哪个不抢钱?”
可能正是因为把旅游的文化内涵,当成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市场潜力,各地在为景点“搭台”的同时,狠狠地张开了“钱袋子”。这种景象,就如季节性的商品展销会,对商家来说,肯定会觉得时机难得,必需抓紧。而在当前伪劣假冒商品泛滥的市场背景下,对于旅游城市上的流动性顾客,商家就更加肆无忌惮。
因此,旅游市场的污点实则是“铜锈”。如果把旅游回归浏览风景名胜,修养生性、陶冶情操的文化内涵,在必需的消费中促进当地的经济收入,那么才是双赢的结果。而现在,一方面由于劳动制度的限制,临时拼凑出各种“小长假”,让消费者在别无选择下“饥不择食”;另一方面,将假期当做天赐良机,做好了“饱餐一顿”的准备,把旅游的应有之义消解的荡然无存。从结果来看,无论景点的餐饮、门票等,哪里不是“磨刀霍霍”“狮子大开口”?
现在回过头来指责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商家没有良心,听上去好像都在理。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早就准备好的“一台戏”?当把不同于其他消费的旅游,纯粹当做一次拉动消费市场的机会,就必然一头钻进钱眼子里。而急功近利下的见利忘义,也不是今天旅游市场的独有“风景”。
现在,旅游部门已经意识到“已经越权了”,其实,更确切地说是思路错位了。因为,旅游市场的瑕疵,应该是游客对景区风光体验上的不满,而当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污点,都是一块块“铜锈”,那么,即使以后“做大做强”,可能也会把“钱袋子”撑的更大。有鉴于此,何不在旅游文化上多做点文章呢?“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以此带动的消费还用担心么?
稿源:荆楚网
作者:知风
(作者:蓝镭)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