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炒饭”新标准22日在首届扬州炒饭全国邀请赛上正式出台并对外发布,今后按照新标准炒出的“扬州炒饭”在形态上要达到米饭颗粒分明,晶莹透亮。色泽上要做到红绿黄白橙,明快、谐和;口感上要咸鲜、软硬适度,香、润、爽口;气味上要具有炒饭特有的香味。(10月22日中国新闻网)
“扬州炒饭”作为扬州最具特色的美食,与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一样,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都代表了地方的形象,其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相传“扬州炒饭”是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传入,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无论从保护“扬州炒饭”的声誉,还是保护扬州形象的角度考虑,从色泽、口感、气味、配料,及制作流程上制定“扬州炒饭”新标准,都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防止以次充好,防止不正当竞争,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防止砸了“扬州炒饭”的招牌,毁了“扬州炒饭”的声誉。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据资料,“扬州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配料不同,制作流程不同才形成了风味各异的“扬州炒饭”, 才吸引了广大的食客,强制性的地方标准,不仅注定使“扬州炒饭”的口味千篇一律,一枝独秀的结果,也不利于对“扬州炒饭”的发扬光大与传承。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扬州炒饭”之所以能够炒遍全球,深受海外100多个国家华人餐馆的喜爱,就是因为风味各异迎合了不同地区人的口味。为“扬州炒饭”强制地方新标准,看上去是严格要求,是呵护,实则是限制,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扬光大,“一枝独秀”的结果,必定导致口味千篇一律,让“扬州炒饭”的路越走越窄,甚至为争“正宗”相互诋毁,“内斗”的结果最后受伤的还是“扬州炒饭”。因此可以这么说,强制标准下的“扬州炒饭”前景不容乐观,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与其强制标准呵护,不如让市场来选择“扬州炒饭”,所谓适者生存。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玉印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