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职难、招工难,就业信息不畅是重要原因之一。”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人社局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武汉“智慧人社”。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电子地图和卫星定位技术,变“有形”市场为“无形”市场,立体呈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重点招聘企业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11月23日《武汉晚报》)
武汉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过百万,位居世界之最。然而,不论是武大、华科等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还是中南路人才市场等举行的社会招聘,都是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招聘现场火爆的场面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企业而言,出现“招工难”,招到合适的”千里马“更难;对于求职者而言,出现“求职难”,招到心仪的“伯乐”更难。
从以上令人尴尬的局面和时下收视率颇高的“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就业信息不太对等的情境下,这种尴尬的局面的出现是必然的结局。对于电视类的节目而言,求职者在某个固定时间点可以向多家求职单位展现自己,招聘单位也可以较少的时间成本来筛选合适的人才,而且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效应,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招聘模式。
“智慧人社”可以实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一个合适的人才,对招聘单位而言就是宝贵资源;一份心仪的工作,对每年都要面临“最难就业季”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是社会求职者而言,都是稀缺的资源。如何将两者成功“配对”,实现资源的均衡,既是“供需双方”要面临的必然选择,更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可逃避的回应。“智慧人社”依托互联网技术,将“有形”市场变为“无形”市场,立体呈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重点招聘企业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给“供需双方”带来更多选择机会,再加上“全免”的“一站式”服务,可以实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个人、国家乃至城市的前途命运。对于个人而言,可以通过工作的成就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对于国家而言,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已不再是宏观经济学中的研究理论,而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要“复兴大武汉”最珍贵的资源莫过于人力资源,只要“人尽其才”,发挥江城的人力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城市崛起梦想。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即将在“十三五”的征程启航,作为“科教大市”的武汉以“智慧人社”助推江城就业资源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必然引领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磊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